(资料图片)
4月12日,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我国将对住宅电梯进一步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明确“实际行使电梯使用管理权的单位”作为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并配备电梯安全总监、安全员,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确保电梯安全运行,让百姓安全乘梯。
(据新华网)
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销售量都居世界首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电梯事故呈现多发态势。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被困、冲顶、坠落等电梯故障、事故,让电梯安全的话题进入公众视野。为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2022年9月,重庆投入使用“智慧电梯”系统,实现对电梯状态的不间断自动监测、事故预警与数据追溯,使电梯更加安全和智慧。而江苏淮安更是把智慧电梯系统写入地方性法规,要求新安装的住宅电梯应当具备运行参数采集、信息网络传输、自动报警、实时通话等功能和视频监控系统。
实行电梯智能化监管,这个方向显然是正确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特种设备安全法》已施行9年多,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与时俱进,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引入电梯安全管理中,对法律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明确建立更加智能的电梯预警与报警机制。比如,推广使用智慧电梯系统,及时发现电梯安全隐患,并根据记录数据对电梯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具有运行参数采集、网络远程传输、一键报警、智慧救援、动态监管等功能的智慧电梯系统,使电梯设备形成智能化终端,破解电梯安全难题。
要将电梯智能化监管落到实处,必须拧紧责任链。一是生产企业要抓好电梯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源头上保证电梯产品的质量和智能化水平。二是要明确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里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各地政府负监管主责,质检、安监、住建、财政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监管新机制。三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电梯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订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和相关措施,按其职责分工依法对电梯安全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抽查,对检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并做好整改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