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腾讯视频推出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日前开播,展现多位医学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并争取医院领导面试机会的故事。
医学生实习部分的录制定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节目请来了心血管内科、肝胆胰外科和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作为带教老师,在其科室主治医师的协助下,指导医学生们完成高度浓缩的实践学习任务。
8位外科医学生,全员硕博!而且,他们竞争的只是2个面试名额,而不是转正offer!
看完片段,网友不禁开始感慨“又是来人间凑数的一年”了。实践学习尚且如此,当一名医生,到底有多累?
山一般的压力溢出了屏幕
要说医学生最怕什么,那无非就是导师的突然提问,并且是连环提问。
在《offer 3》第一集,肝胆胰外科的导师带汪苇杭、王蕊、谢旭超3位医学生查房。来到一位刚做完手术的患者病床前,导师问:“这个病房的病人,谁比较熟悉?”
3位医学生看着空白的笔记,显然都没有提前做问诊工作。汪苇杭试图打破沉默:“这个病人的恢复情况比较乐观……”
导师打断:“什么叫比较乐观?”
“就是……情况没这么复杂。”
4人相顾无言,气氛逐渐凝固。
接着,他们去问诊了一位黄疸患者。导师问:“他手术后黄疸指数降到多少了?”
王蕊支支吾吾地说:“我看他取出了直径1厘米的结石……”
“具体数值呢?”
谢旭超本想救场:“他的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还是有点高。”
“所以跟术前比,黄疸指数到底是下降了,还是继续增高?”
不只有医学生会被提问,连主治医师也会被主任突然cue,而且是用最可怕的“三连句式”——你认为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个方法可行?谁做过实验论证可行性的?
医学生被导师问住后,冷场只是小事,被当众大声训斥才最让人颤抖。在神经外科的术前讨论会上,科室主任骂人的话,一句比一句令人伤心——
“这个病例的具体治疗方案是什么?你不要拿出去被人家笑话了。”
“主诉不是一个这么简单的过程。千万不要搞错,别张冠李戴的!”
当着十几位医生的面,轮着训斥。
肝胆胰外科的主任也不留情面,看到医学生在打结训练中没表现好,他直接开骂:“在门口找个‘杀鸡杀鸭的’,都比你打得好!”
临床实践期间,如果真的想不起课本知识,能不能现场查书呢?医学生李不言就试过在导师面前翻笔记,结果被呵止:“把纸丢开,拿脑子!”
山一般的压力,把屏幕外的观众,也压得喘不过气。
从医学生进阶到医生到底有多难
医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职业。
整个医疗行业具有终身学习、零容错的特点,其他的职业也许偶尔可以躺平,医生不可以。
场外嘉宾、眼科医生陶勇,节目里描述了医生的进阶步骤。
成为医生前,医学生需要读完起码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再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博士学位只是敲门砖,想留在三甲医院依旧很难,需要通过简历筛选、简历复筛、笔试和心理测试4道关卡,“像我们朝阳医院的眼科,每年大概有100多位应聘者,最后只招一位。”
入职医院后,医学生都要从住院医师做起,然后一步步升上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陶勇说:“平均年限我不敢说,运气好的话,做到主任医师需要15年。”
从医学生进阶到医生,到底有多难?运气好的情况下,也要在学校泡14年,进入医院再锻炼15年,累计29年才能出一位主任医师。
而所谓“好运气”的15年,是用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急救夜、无数篇SCI论文,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换来的。
对生命的敬畏支持着他们一直往前
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中国超50%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60小时、25%的医生平均一周工作超80个小时,后一组数据意味着,每天工作11.4个小时、全年无休。
这般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要如何坚持呢?浙江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生董全进向浙江在线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与感受。
董医生说,最忙的时候,双休日、节假日都是需要查房的,基本没有稳定的休息时间,年轻时每周工作时长甚至达到过60小时。在从业近30年后的今天,他每周的工作时长也超过50小时。
关于节目中呈现的“职场窒息感”,董医生表示,很真实!作为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对病人病情的及时了解,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就能及时沟通、快速解决问题。
董医生坦言,比起身体的劳累,更累的还是心理。每个医生,面对的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要尽量做到零失误、零差错。一旦出现因医生的失误引起的重大并发症,那种自责和愧疚,很可能伴随终生。
“所以,当医生时间越长,会越‘胆小’。”董医生说。
医生这个职业,技能要求严格、培养过程漫长、还需要坚定的职业信仰,所以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再改行十分需要勇气,而更难的则是坚持下去。
在董医生看来,让他坚持下去的,是对这身白衣的使命感、对每位病人的责任感,以及对于生命的敬畏。
综合新周刊、中原新闻网、上游新闻
(记者 杨丹丹 董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