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英国《金融时报》1月30日文章,原题:“影子工作”的真正代价当前的一大经济谜团是工人的生产效率为何正在下降,尤其是在美国。尽管其中肯定有重要的长期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教育跟不上技术,但应该还有其他未得到充分探索的因素,其中包括“影子工作”的兴起。“影子工作”是奥地利哲学家和社会评论家伊凡·伊里奇在1981年创造的术语。对他来说,“影子工作”包括全部无偿工作,例如相夫教子和家务活,最近该术语扩展到公司通过技术转嫁给客户的各种工作。
2015年出版的《影子工作:充斥你一天的无偿且不可见的工作》一书中,克雷格·兰伯特专门研究了这一类工作。过去这些任务通常由他人为我们完成,但如今我们需要借助数字设备自行完成。这包括从银行业务办理到旅行预订、在餐馆点餐到为食品杂货打包在内的各种工作,更不用说下载和操作我们需要用来完成诸多事项的各类应用程序。
尽管兰伯特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部门都没有深入评估此类任务所代表的额外工作总量,但这显然是个庞大的数字且仍在增长。
在最近的一周里,我在手机上下载了几款应用程序以便完成一些事情,例如支付大学预科导师费用、预订课程、安排海外假期等。从发送多封求助电子邮件到与机器人聊天,我浪费了几个小时都未能解决一个订单问题。我最终将该问题交给我的信用卡公司处理,该公司反过来又让我输入额外的数字信息。出差时我需要使用不熟悉的旅行平台,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人们可能会说,这些“影子工作”通过减少人力劳动降低了消费价格。也许如此,但它们真的有利于生产效率吗?兰伯特指出,“影子工作”的后果之一是服务业入门级工作减少。除非通过改善教育跟上技术发展,否则许多工人将无法找到新工作,生产效率也将下降。除此之外,“影子工作”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成了奢侈品。
显然,自动化为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但也让我们陷入个人信息孤岛,很难计算有关代价。(作者拉娜·弗鲁哈尔,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