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杨 一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泰国正制定应急计划应对可能持续数年的干旱,担忧其影响全球糖和大米的供应。”美国彭博社4日报道称,泰国今年季风季节降水量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厄尔尼诺现象将进一步减少降水,可能导致泰国面临持续数年的干旱。泰国多个政府部门正展开合作,为干旱可能造成的水资源匮乏、农作物歉收影响出口等问题做出预案。
(资料图片)
位于泰国北部的泰国第四大湖帕尧湖是周边居民生活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也因一座佛教寺庙建在湖心而成为当地知名旅游景点。据亚洲新闻联盟报道,近期该湖水位已从原来的5000多万立方米降至280万立方米,仅剩5%,将在数月后干涸。干涸的湖泊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也导致游客数量减少,引起当地人强烈抗议。当地政府已从附近水库调水25万立方米,以维持附近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近期泰国部分地区持续干旱,雨季降水量较往年减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3年泰国全国降水量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28%。彭博社4日报道称,有泰国官员预计,今年雨季,泰国的降水量可能比平均水平低10%,未来两年降水量还将进一步减少。泰国政府警告称,从2024年初开始,泰国可能面临大面积干旱。
6月底,在一次聚集了泰国气象、水资源、灌溉、矿产资源和发电部门的会议上,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警告称,由于厄尔尼诺天气现象,泰国可能会出现干旱且这一状况也许将持续到明年中期,并敦促相关机构为此做好准备。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的ONE MAP模型预测,今年10月至12月,泰国全国35个大型水库的储水量约461.77亿立方米,仅相当于总容量的65%。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副秘书长布尔索姆称,有必要制定一项为期两年的水资源管理计划以应对干旱。
泰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水稻、甘蔗、木薯等,农产品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全国约3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据彭博社报道,泰国农产品总产出中只有一半在泰国国内流通。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泰国总计产出1100万吨糖,其中约80%出口海外。但今年以来,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泰国糖产量已出现3年来首次下降。有当地农场主预计,今年糖产量将大幅下降,对全球糖类市场的供应也将相应减少,全球精制糖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
此外,彭博社报道称,泰国大米、橡胶等作物种植和收获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该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大米供应国的地位可能受到威胁。目前,泰国政府要求农民将水稻种植种类限制在单一品种以节约用水。数据显示,2019年即上一个厄尔尼诺年,泰国大米出口量下降了1/3。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振明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泰国雨季推迟,再加上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干旱问题,影响大米等农作物生长。泰国官员对主要农作物减产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认为,泰国因处于热带地区,水稻种植可以实现一年两季到三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也可能随着未来降水增多而逐渐缓解。从整体上看,泰国农业受到的影响还需观察。
野村控股分析师尤本·帕拉库莱斯对彭博社分析称,若厄尔尼诺现象变严重,而干旱时间与下半年稻米等农作物的季节性生产吻合,包含出口额的2023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会减少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表示,泰国缺乏应对洪水和干旱的长期缓解措施,可能会加剧极端天气对该国的影响。但泰国央行预计,泰国今年的GDP增速将达到3.6%,高于2022年的2.6%。
《环球时报》记者在中国商务部网站查询到的一份资料显示,泰国在2020年已是中国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中泰农产品贸易以蔬菜和粮食类为主。泰国《民族报》报道称,泰国商业部数据显示,泰国每年向中国内地出口60万至70万吨大米,主要是白米和泰国茉莉香米。中国香港也是泰国重要的大米出口市场,泰国每年向中国香港出口约17万至18万吨大米,其中70%—80%是泰国茉莉香米。
朱振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泰国最大宗的出口粮食是大米,但中国已实现大米自给自足,为满足国内不同需求,每年中国会从泰国进口一些大米作为补充,但对泰国大米并不依赖。《环球时报》记者自海关总署查询到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从泰国进口的相关大米产品仅是中国大米年产量的零头。因此,泰国农产品向中国的出口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