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全性检测主要包含有:高低温、短路、防爆、过充过放电、挤压、跌落、针刺、燃烧等。

但厂家一般为了会选择针刺实验来进行宣传,一方面是针刺实验要求严苛,另一方面是针刺实验的展现效果比较直观。


(资料图片)

针刺实验的要求一般是在被8mm钢针穿刺后5分钟不起火,此前行业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品牌的电池能通过。而埃安在2021年发布的弹匣电池就已经能够达到整个三元锂电池整包不起火。

而时间来到现在,弹匣电池2.0的技术正式发布,并且将安全测试升级为步枪射击。

从实验结果上来看,在15m出用步枪对弹匣电池2.0进行射击后,只持续了冒烟6分钟后,就灭掉了,完全没有发生起火的现象。

而市面上主流的磷酸铁锂单体电芯以及电池模组在被射击后,结果不出意外,瞬间热失控,然后开始燃烧。

值得一提的是,针刺实验的速度比较缓慢,穿透的速度大概为0.1mm/S,创口直径也仅有8mm。

而步枪设计的穿透速度达到了975000mm/S,速度是针刺实验97.5万倍,创口直径也是针刺实验的7-8倍。

但就在这种严苛的试验下,弹匣电池2.0依旧没有发生起火的现象,足以见到弹匣电池2.0的安全性能有多么强悍。

而弹匣电池2.0的安全性能来自于埃安对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

弹匣电池2.0在初代弹匣电池的基础上,突破性研发了三大技术,分别是超稳电极界面、阻热相变材料、电芯灭火系统。

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电极界面是电芯内活性最高的区域。为了加强电极界面的稳定性,弹匣电池2.0开发出“超稳电极界面”技术。

弹匣电池2.0运用到了纳米陶瓷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超高稳定性和超高耐热性,可以大幅度增加电极界面的韧性。而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应用,使热量在聚集的时候快速坍塌,避免持续短路。

此外,弹匣电池2.0中的电解液中还加入了耐氧化阻燃剂,高温激活后,可捕获燃烧反应的自由基,断绝持续燃烧的条件。

另一方面,埃安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了拥有隔热和相变吸热双重功能的阻热相变材料。相变潜热相对常规材料提升了10倍,能在温度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吸收大量的热量,配合网状纳米隔热材料,整体的隔热性能大幅度提升40%。

而且弹匣电池2.0采用了双层冷却系统,对电芯顶部和底部同时进行冷却,整体冷却效率可提升80%,同时还降低了75%的上壳体温度,进一步保障了电池包上方乘员的安全。

而电芯灭火系统就更加高级了,埃安的工程师还为弹匣电池2.0配备了电芯灭火系统。它利用低熔点合金构成了灭火腔,在非常小的高度空间上实现了灭火剂的储存、热失控电芯的自定位和定点喷淋。

当电芯发生热失控,大量的灭火剂瞬间精准喷淋到该电芯上。灭火剂可以在吸热气化的同时,捕捉燃烧链式反应的自由基,形成惰性气体氛围,结合埃安的热失控气体排放处理技术,可以消除排气中的火星和99.5%的PM10。

此外,埃安还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开发出第六代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得益于大量的车辆数据,第六代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大幅提升了自放电异常、冷却异常、电连接异常,可以实现防患于未然。

点评

从新能源车诞生的那天起,自燃现象一直层出不穷,所以电池安全性能一直是新能源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大功率充电技术的进步,也给电池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但其实车企对电池安全性能的重视其实远超我们的想象,国标测试的标准已经相当严苛了,而车企在测试时候往往会将标准提的更高,比如坐跳楼机跌落、火烧时间更久,重卡碾压等等。

一方面市车企为了更好的宣传效果,让消费者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到电池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也体验出车企的自信心。比如此次埃安的步枪射击实验,在比针刺实验严苛无数倍的情况下依旧“安全无恙”,安全性已经显而易见。

而宝马甚至已经开始用电动车做防弹汽车了,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弹匣电池3.0、4.0的出现,关注电池安全性能的话题也许就将成为历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