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Introduction
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靳鹏辉
入秋后的深圳,依旧带着许多的湿热。但比亚迪园区内,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发布会的现场,却是前所未有的热火朝天。
快门声、讲解声、谈论声,此起彼伏的声音,像极了如今嘈杂的中国汽车市场。有人对着 仰望U8( 参数丨 图片)、 腾势D9等车型高谈阔论,有人对着比亚迪刀片电池、e3.0平台着了迷,还有人纠结于“海阔天空,感谢同行”的读音……
但除此之外,前来参会的所有人员都不会错过,那比亚迪大楼门前的空地上,一台台排列整齐的“中国汽车”。
比亚迪、蔚来、长城、一汽、吉利、小鹏、理想、上汽、东风、长安、广汽等,诸多耳熟能详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车型,仿佛列队一般,等待着消费者检阅。而最开始内心的触动,便来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这9个大字。
曾几何时,言及新能源汽车,必先鼓吹“鲶鱼”特斯拉。更有不少声音喧嚣着:如果不是特斯拉开放专利,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一个都成不了。
是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对中国品牌、中国汽车,缺少信心。
但对于跪久了的人来说,此时此刻中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的事实不会改变,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球第一的事实也不会改变。那一个个亮眼的数据,全都化作一记记响亮的耳光,如数打了回去。
正如此次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不仅仅是比亚迪一家汽车企业的成就,更代表着中国汽车多年以来砥砺前行的努力、积累,终于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实。
等到发布会开始,比亚迪用一首海阔天空,拉开帷幕。可在座的人都知道,海阔天空有多么悦耳,彼时的比亚迪,就有多么的艰辛。
“一个做电池的,怎么会造好车?”
2003年,比亚迪刚刚进入到汽车行业,诸如此类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太阳底下无新事,彼时的汽车市场不相信造电池的比亚迪能够造好车,就像现如今的汽车市场,质疑造手机的企业造不好车一样。
嘲笑声、质疑声一直都在,而比亚迪也只有咬牙坚持。直到5年后,事情出现了转机。
2008年,政府开始鼓励新能源汽车,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阵阵“东风”吹来,比亚迪也趁机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这款名为 比亚迪F3DM的混动车,虽然市场反响一般,却成为了比亚迪技术自立自强的起点。
没错,第一代比亚迪Dmi混动技术,便搭载在了F3DM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慢慢的,人们终于发现,那个曾经造电池的比亚迪,也能造好车了。这背后是11 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甚至很多时候是净利润的3-4倍。而得到市场认可的比亚迪,快速发展起来。
只不过,多变的市场,怎么会放任比亚迪一帆风顺。事实上,4年前的比亚迪,也在害怕等不到“春天”。
“许多中国品牌,都和比亚迪一样,也有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的经历。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或许是想到了20年的不易与艰辛,亦或许是那些年的嘲笑与质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哽咽了。落泪的传福总,坚强的比亚迪。
事实证明,比亚迪没有怯弱,而是凭借足够硬的自身硬件,以及“只造新能源汽车”的壮士扼腕,一举夺回市场主动权,然后一路长虹。
回过头从过往数据来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从第1辆到100万辆,用了13年时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1年半。而今,仅仅过去9个月,比亚迪就下线了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效率不断提升。
“比亚迪想要做一道证明题,证明什么呢?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如王传福所说,比亚迪始终在向社会、向消费者证明自己。那么用什么证明?答:用技术。
所以显而易见,除了刀片电池、DMi混动等技术之外,比亚迪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e3.0平台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都在不断涌现,而且还在不断进化之中。
毫无疑问,正是20年的技术沉淀,成就了此时的比亚迪,并进一步催生出腾势、仰望、方程豹各大全新品牌。而70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同样因为新能源汽车潮流的出现,充满了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全球60%;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70%;中国前6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占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63%……
如此一个个亮眼数据的出现,是全体中国车企的功劳。而这些数据,同样证明了,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就像王传福所说:“这条路虽然难走,我们仍然坚持走了20年,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中国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世界品牌。”
确实,相比于奔驰、宝马,甚至是相比于本田、现代,中国汽车品牌即便有着新能源buff的加成,依旧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但人多成众,木众成林,只要中国汽车站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总能突出重围,开创新的时代。
故事的最后,王传福将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罗列在了大屏幕上,一如本篇文章开始所提到的“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事实上,对于57岁的王传福来说,500万辆不仅是比亚迪成功的标志,更是比亚迪20年来造车经历的缩影。而王传福的哽咽,也不仅承载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光辉岁月,更充满了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憧憬、激动与自豪。
当命运的齿轮依旧转动,中国汽车,轻舟已过万重山。
|张之栋|
多伟大的作家,
也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埃安六周年:彷徨、蓄势与新思考
纵有外资,难救爱驰 | 调查
雷诺日产的出路:翻版特斯拉,中国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