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在其颜值,更在其精神。志愿服务,就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城市的文明底色。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抓手,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数字平台,全力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让每一位杭州人都成为崇德向善的践行者、文明有礼的代言人、互帮互助的受益者,让“最美杭州·志愿善城”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场景:志愿精神飘满城
“十一”长假期间,西湖白堤上来了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在既定路线毅行的同时,进行烟蒂捡拾、劝阻吸烟等文明行动,并完成亚运元素拼图、控烟知识问答、垃圾分类卡片投放等趣味打卡任务,在锻炼身体、游戏互动的同时,助力文明宣传。
今年是“无烟西湖”活动开展的第十年。每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都会联合高校志愿者及民间志愿者,在西湖景区白堤、孤山路、北山街等区域捡拾烟蒂,劝阻吸烟,宣传文明。
早在“无烟西湖”活动第一年,20余名志愿者在3小时内捡起了7000多个烟蒂,拼出了“无烟西湖 文明出行”八个字。而在今年的活动中,志愿者们现场捡拾到的烟蒂数量为900余个,数量和第一年相比减少了87%左右。
“第一年的时候,都感觉志愿者人手有些不够用,因为烟头随处可见。”曾参与2013年“无烟西湖”活动的志愿者蒋虹回忆道,“这两年,国庆假期来西湖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地上丢弃的烟头却越来越少,甚至都不够拼出八个字,所以这几年都只拼出了‘无烟西湖’四个字。”
小烟头影响大环境,小烟头折射大文明。 “无烟西湖”志愿服务活动也引领市民群众纷纷响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主动将散落在路边、绿化带的烟头等垃圾捡拾起来,齐心协力打造洁净、舒适的人居环境,为建设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今年3月份,“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线上专区开通后,20天时间,近140余万名市民通过线上报名,共同奏响“我的亚运我的城 城市志愿‘益’起来”的昂扬旋律。
如今,在杭州这座人口突破“千万级”的城市,每5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城市乡村、社区楼栋,穿梭于大街小巷,开展“志愿平安”“志愿文明防疫”“志愿旅游”“志愿关爱”“志愿生态”“志愿国际”“志愿文化”等系列志愿文明服务行动。
志愿服务是现代化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杭州始终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宣传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工作目标,成立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下发《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构建“一个统筹、两方协调、三大力量”志愿服务新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设计、规范操作流程、落实闭环管理等手段,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规范开展。
现象:志愿品牌“响当当”
每逢假期,湖滨“最美人墙”如约而至:人流密集的湖滨商圈,志愿者们手拉手用身体筑起“人墙”,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成为杭州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动力。
在章家桥公交站旁,“最美凉茶摊”每年入伏开张,出伏结束,迄今已坚持出摊了45年。公益茶摊的核心志愿者扩充到28人,也涌现出了家住半山每天坐早班公交车1小时过来志愿的老党员李金山、40天每天都参与赠饮路人热茶的邻里茶坊肖锥源、每天积攒一块钱全年365元用于购买茶叶和纸杯为茶摊出钱也岀力的社区小居民周正豪,看到新闻报道毫不犹豫选择捐献200斤茶叶用于凉茶摊的茶社经营者邵建红……45年的传承,不仅仅是路人路过解渴的茶水,还是城市变迁中城市记忆中的真实回忆,更是折射社会文明和谐的美好细节。
近年来,杭州通过不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比如,“乔司好声音”宣讲团、“红色军休宣讲团”等成员,深入大街小巷、企业工地、村社学校、田间地头,在群众中有效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手语姐姐”翻译平台志愿服务项目,为语言障碍者开辟24小时服务通道。“弯湾托管中心”志愿服务团,为智力障碍孩子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还有扎根基层社区的“九歌九姐”志愿服务队,引导青少年成长的“沃德少年公益小天使”,助力乡村振兴的 “点亮玉树”“智汇乡村”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将钱塘江畔西子湖边的暖意和温情带到全国各地。
由志愿者汇聚的暖流,渗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杭州“红十字救在身边”项目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重点工作项目的基层联系点,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联系点项目落地杭州。在第二届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杭州推荐的“良渚文化志愿服务”等16个项目入围决赛,获得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3个,优秀项目7个。此外,西湖区飞龙救援队志愿者夏振辉、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临平区群星滚灯艺术团、“看笕蓝天”笕桥退役军人社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志愿善城”成为杭州又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为民、惠民、利民——杭州以此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传承、宣传和根植志愿服务精神,必将再次构筑高尚志愿服务精神的道德新高地。
提升:志愿行动“码”上办
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精彩阵地活动“智能推送”、随手志愿“热图呈现”、志愿数据“一舱可览”、指挥协同“一键触达”……数字时代,演绎文明的方式也在不断跃迁。
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应势而生,并不断升级。目前,杭州市“文明帮帮码”平台按照“1+2+6”的整体构架,通过“实践(有礼)讲堂、实践活动、实践联盟、帮帮‘益’站、助力亚运”等10大功能模块,构建完善数字化的志愿服务体系、便捷化的志愿者赋分体系、兼容性强的接入体系,达到社会资源合理调配,基层治理提能增效的目的。
“益”起抗疫,我来帮“您”。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志愿者忘我奉献、倾情付出,掀起了一阵阵志愿服务的热潮。面对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文明帮帮码”通过“帮帮驿站”推出“帮帮我——‘益’起抗疫”绿色志愿服务通道。如果因受疫情影响产生困难和需求,通过这一绿色通道提出诉求。平台就会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信息,联系相关部门和广大志愿组织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志愿者和求助者均可通过平台互动参与,参与人数、参与活动越多,区域志愿者活跃程度、公益次数、文明指数就越高,实现文明实践的良性循环。
如今,一张“文明帮帮码”囊括了周边全部实践阵地,查看地图和扫码,就能实时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实现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工作模式。“许多留守老年人独自生活,就餐怎么办?”前不久,西湖区东江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小队通过“文明帮帮码”,发出“东江嘴村敬老助餐志愿服务”活动。很快,志愿者线上接单,主动上门服务,得到了群众一致点赞和好评,营造了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群众“点单”、文明实践阵地平台“派单”、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群众“评单”,“文明帮帮码”为文明杭州创建插上了数字“翅膀”。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再到社会组织的不断加入,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正在汇成大河。在这样的志愿服务闭环下,全市累计注册志愿者人数近260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5万,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93万余小时。此外,“文明帮帮码”还为全市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活动保险保障,为4万余人提供落户优待,为6万个家庭提供子女入学优待。
“文明帮帮码”通过你帮我帮大家帮,打通志愿服务供给端和需求端,实现志愿服务的准确及时、便捷高效,注册文明帮帮码也成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证明,个人信用的重要体现。
数字赋能,“码”上互助,志愿服务添彩“浙江有礼·最美杭州”,让“文明之花”开遍大街小巷。展望未来,杭州正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把精心筹办亚运会和全民志愿服务行动结合起来,用心用情讲好“志愿善城”故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之一。(记者 徐墉 何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