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天文学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看到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火球,我们已经能够目睹镶嵌在大爆炸火球上宇宙结构的种子,我们已经能够重构宇宙演化的历史,甚至我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宇宙未来的命运。”2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在天津市第一中学为学生们现场授课。(据中新网)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上个世纪执掌清华的梅贻琦校长说的。中学不是大学,想拥有大师是极其困难的。当然,中学生也不是大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不需要大师出场。但不能否认大师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聆听大师的一次讲座,或者和大师有一次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不仅在于他们学识渊博,还在于他们对未来科学、世界的走向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有聆听大师讲座的机会,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可能播下的就是一粒科学的种子、思想的种子、志向的种子,会让他们看到更远的星辰大海。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对于科学的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对于大师们来说,提携晚辈,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得以传承,也能让人类文明持续进步。一些大学规定,大师不仅要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也需要给普通本科生上课。其指向是很清晰的,只有让更多本科生从大师的讲授中受益,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才更有利于文明的薪火传递。由此延伸,大师们如有时间,也应走近中小学生,为他们布科学的道,为他们洒科学的甘霖。我国是很注重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的,从“天宫课堂”的数次开讲,到中学生参与科普卫星的研发设计,就是要让青少年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鼓励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最终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栋梁。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家能够获得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在中小学举办院士讲座,让更多青少年有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是值得称赞的有益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