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就是党员干部发力之处。

群众需求大调研、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基础教育、城市人行系统优化、文化惠民、平安长春……围绕着“民”所指、“政”所向,我市“服务群众”专项行动从方案制定到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从群众需求出发,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建立“常”与“长”的服务机制


(资料图)

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围绕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学业安娱、急难愁盼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服务群众”专项行动重点采取“1+1+8”具体措施,即深化1个活动、实施1个计划、开展8项行动。其中,1个活动就是深化群众需求大调研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根据《“服务群众”专项行动方案》安排,市委市政府政研室与市直机关党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第一时间启动“服务群众”大调研工作。行动期间,经过实地调研、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市长热线、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式,各部门查找并解决群众在城市发展、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均衡、卫生健康、文化繁荣、城市交通、生态宜居、乡村振兴、公共安全、便民利民等15个方面的“关心事、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共615个。

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争创“幸福小区”活动,将服务基层和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相统一,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供了一条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群众路径;市总工会开展了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建设职工服务综合体、服务职工基地、幸福企业和工驿站;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包保社区小广场建设了党史教育展板,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一项项创新举措,从群众需求出发,不断探索完善着服务群众的常态长效机制。

拓宽群众诉求传递渠道,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政务新媒体,探索政民互动新方式,做好话题策划活动,采用微联动、微直播、随手拍等多种形式,加强政民互动……每项内容都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

强化“小”与“大”的为民之道

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民生,就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着力在保障民生上服务群众,专项行动将实施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作为重要工作载体,围绕80件民生实事,指导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不断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2022年,长春市教育供给取得新成效,新增公办幼儿学位9000个,新建义务教育学校6所,新增公办优质学位近万个,创建乡村温馨校园400余所。“公参民”学校专项整治工作稳妥推进,7所学校转为公办。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10.2万名学生完成“选科走班”,完成率达到100%。

举办2022“大地情深”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长春消夏艺术节、2022长春市民读书节、市民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233场,参与文艺公益培训人数达到44万人次。

在主要措施的8项行动中,件件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市直各部门在执行中更是强化服务群众意识,从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现实难题。

深化“广”与“精”的工作思路

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我市“服务群众”专项行动不变的坚守。

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工作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毁绿种菜”现象,市城管局在全市主城区范围开展“毁绿种菜”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毁绿种菜”现象1680处,清理出绿地11.4万平方米。

2022年完成绿美村屯522个,打造市级绿美示范村屯20个,改善提升绿美示范村屯50个,建设提升乡(镇)村公园10个。围绕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绿化景观品质,全年累计提升改造街路42条、绿地40宗,精细化管理养护街路1166条、绿地669宗,建设提升绿道70公里。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最日常的“小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一头连着普通百姓生活,一头关系发展稳定大局。专项行动期间,我市各部门能够在问题处理中发现共性问题,举一反三,研究制定长效常态机制。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针对剧本杀等新业态案例生产监管职责不明确问题,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提出《关于明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监管执法部门的意见》供政府决策参考。

思路的创新、有力的执行,这一切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也是主动靠前、积极担当的力度与智慧,更是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知心、贴心与细心。我市“服务群众”专项行动将心比心、以心暖心,从“小事”“琐事”做起,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笑容绽放在群众的脸上,让更多暖意流进百姓的心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