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某些外媒已经急不可耐地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和冬奥会找茬,这其中也包括被中国网友笑话为“驰名双标”的美国《纽约时报》。

在《纽约时报》这次“出战”中国的队伍中,还加入了他们的时尚版主编,而这位“新手”也的确找到了一个非常刁钻的“黑中国”角度。可悲催的是,这位主编却因为双标得过于明显,以至于没多久就遭遇了惨烈的翻车。

如上图所示,在冬奥开幕式当天,这位名叫凡妮莎·弗莱德曼的主编就以“各国冬奥代表团入场服饰点评”为主题,在《纽约时报》官网上对各国代表团的服装进行点评。这位主编在点评中国代表团入场服装时,语带讥讽地称“‘最大退步奖’要评给这次的东道主”,并称中国是“唯一一个用服装区分男女运动员的国家”。

然而,相比评价其他国家时对设计款式和配色的讨论,弗莱德曼没有从具体的设计理念上解释自己给出这条恶评的原因。在另一条滚动文字直播(下图)里,她从“性别区分”的角度点评道:“中国给男女运动员设计了不同的服装,男运动员身穿米色外套和长裤,女运动员则是红色外套和白色靴子,这是用服装集中展示了性别差异。”

结合这两段文字看,弗莱德曼对中国代表团服饰差评的原因是在“男女运动员服装不同”和“性别差异”上,尤其是“中国唯一”这个点更是让她气愤不已。结合她曾以“女性主义”点评另一个奢侈品广告的过往推文看,弗莱德曼显然是想从“男女平等”这个角度批评中国了。

这些年用性别议题、身份政治抹黑中国的推文,不少中国网民也没少见,但弗莱德曼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但凡看了几眼开幕式的观众都知道,美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的入场仪式上,也是男女运动员穿不同款式服装的。

如上图所示,美国代表团的男运动员服饰以白色长裤搭配肩部以下大面积白色的外套,女运动员则身穿红蓝相间的长裤,上衣是以藏青色为主色的羽绒服。据设计师表示,男女运动员各自服装的配色结合起来,正好是美国国旗的三种颜色。

那对男女运动员服装有颜色区分的美国队,弗莱德曼又是啥看法呢?对着自己的国家,她可没搬出那套毫无依据的“性别”话术,反而大肆夸赞美国代表团服装“比之前设计更美观”、“凸显了科技和环保元素”。

好家伙,合着你是以为读者家里没通网,看不了开幕式,你明着双标也不会被揭穿?

很显然,包括中美网民在内的许多人家里都是通了网、能看开幕式的。就在弗莱德曼大言不惭地把自己的点评转发到推特后,各国网民都踊跃地嘲讽起了她。

一位来自德国的网民摆出了中美运动员的服装照片惊呼:“请问你这种人是怎么当的编辑?还让你对着全世界大放厥词?”

一位新加坡网民还从《纽约时报》的配图上分析起了弗莱德曼的小心思,他表示,在点评各国服装的页面上,弗莱德曼在提到美国队时,故意选用了只有女运动员的照片,让人看不出美国队也采取了男女不同款衣服的设计,这是不是她明知自己双标,还要刻意找茬抹黑中国?

最损的一条评论还联系时事调侃弗莱德曼:“我知道美国目前医疗资源紧张,但请你还是去看看眼科吧,这是为你好。”

至于其他网友则指出这个报道背后“美国做的就是好的、中国就是不好的”这种粗暴的逻辑,以及有曾经相对支持《纽约时报》的人表示,他们不该对中国抱有如此强烈且不顾事实的偏见和种族主义,认为这个操作显得自己“又蠢又坏”。

其实笔者对于《纽约时报》的双标以及后续的翻车,都谈不上有太多的意外感,但这个新闻还是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在过往几年里,从电影《尚气》的选角、部分西方时尚品牌的宣发涉及辱华争议看,西方时尚界和文艺界借助国力带来的话语权,甚至会出现霸凌和PUA中国消费者的情况。

他们可以把丑的说成“高级”的,把种族主义说成“多元审美”,也可以像弗莱德曼这样明目张胆地在国际场合脸不红、心不跳地造谣。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可以指出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问题,让大家一边看他们的笑话一边加大对此事的关注,但中国要如何在国际文化界争取自己的话语权,需要的就是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智慧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