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 陈青青】随着俄乌冲突升级,西方多国及民间团体以各种形式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从经济、金融、科技、领空等范畴扩展至本应非政治化的文化等领域,殃及俄罗斯普通民众。3日,多名欧洲事务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西方一些人对俄罗斯“出离愤怒”,普通俄罗斯人遭殃是“溢出效应”的具体体现。这些“花式制裁”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煽动对立情绪。将各方带到谈判桌上,尽快推动战争结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连日来,西方对俄制裁已外溢至文化等领域,波及普通俄罗斯民众。俄罗斯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因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行为被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开除;英国、爱尔兰的多个剧院取消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演出;就连俄罗斯的猫也未能幸免,被欧洲猫科动物国际联合会“制裁”。3日,《环球时报》记者试图联络俄罗斯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采访,截止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西方想方设法制裁俄罗斯,说明西方一些人对于俄罗斯的愤怒程度已经超出理性。除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制裁以外,民间对俄罗斯的抵制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折射出超越理性的愤怒情绪。

对于一些荒谬的制裁,以及逼迫文体领域人士发声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张弘认为,这是一种“变态的仇恨心理”,普通俄罗斯民众不该承受这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这些“民间制裁”,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罗斯的举动引发了西方一些人的安全焦虑,在当前的舆论氛围下,但凡不就此事作出明确表态即被视为“没有是非观”的人,这种反应超乎想象。有外媒将此形容为“文化战争(cultural war)”,在孔田平看来,俄乌冲突不仅是军事范畴,也可以被看成是一场涉及信息、文体的“混合战争”,普通俄罗斯人遭殃是“溢出效应”的具体体现。

“一些外部力量的介入会给局势带来更大压力,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煽动各方对立情绪,并没有发挥出建设性作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秘书崔珩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强调,中方始终秉持推动各方坐下来谈判的立场,这非常重要。

其他欧洲事务专家表示出相似观点。张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通过五花八门的制裁措施可以看出,俄罗斯和欧洲的裂痕很难修复。现在的乌克兰局势就像是一个“流血的病人”,必须赶紧“止血”,而不是“递刀子”,想办法促和停战是当务之急。此外,为遭受苦难的乌克兰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也是一种可行方案。

孔田平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止与俄罗斯的文化、教育、媒体等交流是西方当下反俄民意裹挟的结果。拒绝与俄罗斯民间交往,让俄罗斯成为“世界孤岛”不符合欧洲的长远利益。将各方带到谈判桌上,尽快推动战争结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