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上升,政府部门却在推动放松疫情防控。美国媒体表示——

“美国此举最终将损害民众生命健康”(深度观察)

本报记者 李志伟 刘 刚 张远南

核心阅读

美国的疫情应对政策正陷入“收紧—放开—疫情恶化—再收紧—再放开”的恶性循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学问题被政治化。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陆续取消抗疫措施,美国公共卫生专家对疫情在美国再次大规模反弹表示担忧,强调消极抗疫只会对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更大危害。

近期,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再次出现上升趋势。美国流行病学家表示,由于美国政府削减了新冠病毒检测力度和相关补贴,疫情数据统计不完全等因素可能使美国日增确诊病例数等指标被严重低估,使疫情严重程度被“掩盖”。

美国多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数激增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月14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4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8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接近98.8万例。美国是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和累计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美媒统计显示,自3月底以来,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病例翻倍,纽约市病例激增逾60%。另据美国儿科学会网站4月4日报道,截至3月31日的一周,美国新增儿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521例,累计已有超过1284万名儿童确诊。此前4周,全美新增儿童确诊病例超过13万例。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周,内布拉斯加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加了近80%,亚利桑那州增加了75%,马萨诸塞州增加了55%。此外,废水新冠病毒浓度监测数据表明,科罗拉多州、俄亥俄州和华盛顿州等地的感染率也正在上升。

数据显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亚型BA.2的相关病例占美国新增病例的86%,其中超过90%的感染者在纽约州、马萨诸塞州等地。美国媒体分析认为,政府防疫资金告急导致新冠病毒检测力度减弱,加之众多州过快取消疫情防控措施,是当前美国疫情激增的主要原因。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美国现在可能正处在病例激增中,而人们并不知情。多名美国卫生专家批评美国政府“自欺欺人的防疫举措”。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网站说,美国公共卫生专家福奇称,由于具有更强传播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持续蔓延,加之防疫措施有所放宽,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上升的趋势令人担忧。

削减防疫支出将给疫情应对带来压力

在美国感染人数激增、医疗机构承受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美国相关机构却计划大幅削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资金投入。

近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宣布了一项10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揽子援助计划,规模较此前提出的225亿美元的方案大幅削减,而且取消了原方案中总额50亿美元的国际抗疫援助资金。美国国内舆论批评说,如果计划资金被大幅削减,将导致美国无法应对疫情带来的多重压力,妨碍全球抗疫进程。

美国“政客”新闻网报道说,参议院决定将该计划的投票推迟到4月国会两周休会期之后再进行。报道说,援助计划规模之所以被大幅削减,是因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边境政策方面僵持不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指出,新冠肺炎救助法案落入了党争陷阱。

“美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资金告急”,《纽约时报》指出,向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新冠疫苗、检测和治疗的资金正在耗尽。报道说,如果没有资金投入,更多的美国人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这不仅会导致本可避免的生命损失,还会让医院不堪重负。随着拯救生命的工具越来越远离弱势群体和有色人种社区,医疗卫生差距可能进一步恶化,“美国此举最终将损害民众生命健康”。

消费者维权组织“公共公民”研究主任扎因·里兹维批评说,美国计划削减全球抗疫援助,将对全球疫苗接种、减少病毒变异风险产生“毁灭性的后果”。放弃承担援助全球抗疫责任,将让美国人的生命健康处于危险之中,“美国已经背弃了世界”。

抗疫政治化导致多重恶果

彭博社报道认为,由于美国政府停止了对新冠病毒检测项目的补贴,成规模的病毒检测力度大幅减弱,人们更多依赖家庭快速检测方式,这使得公共卫生官员很难准确掌握疫情的真实传播范围。“美国正处于新一轮疫情激增期中而不自知”。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说,美国21个州“迫不及待”要求取消乘客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的规定。文章评论说,过早取消“口罩令”可能导致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而本次疫情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美国疫情应对措施政治化问题。

美国医学专家彼得·霍特兹撰文指出,美国反科学浪潮高涨,一些政治势力难辞其咎。《政治杂志》特约撰稿人德里克·罗伯逊说,在美国,关于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和疫苗强制令的争论早已脱离科学范畴,成为经年累月文化分歧的宣泄口。

美国民众因为政府混乱的抗疫政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4月12日报道称,美国近1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意味着数百万人失去亲人。他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应对悲伤和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新冠肺炎死者中大多数为穷人、有色人种等弱势群体,这类家庭最缺乏心理和健康护理。

(本报华盛顿、北京4月14日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