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近段时间,虚拟电厂的概念引爆能源“朋友圈”。电力、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相关企业相继加码这一未来赛道。虚拟电厂指的是由太阳能电池板、家用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等储能设备“搭建”起来的输电网络,这些设备能够在平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储存电能,并在用电高峰期通过向电网反向输电,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能源专家们认为,该模式还有助于减少电力行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目前,虚拟电厂已在我国落地生根,《“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强调了虚拟电厂在电力辅助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虚拟电厂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无法解决长期电力供应、开发成本过高、难以实现盈利等问题,应谨防概念“虚火”。
多国研究“备用电源”
(资料图片)
目前,全球多国都在加大虚拟电厂这一领域的投入和试水。据美国商业资讯网报道,2月6日,总部位于以色列的智能能源技术企业SolarEdge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首个服务于英国国家电网电力系统运营商(ESO)的虚拟电厂,该项目覆盖英国数千家拥有该公司家用电池的用户,用户可利用电池中储存的电能,通过向用电高峰期的电网供电获得经济上的奖励,同时有利于当地电网的稳定。
另据美国科技媒体theverge上月消息,谷歌子公司Nest与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及数家太阳能公司、能源管理公司建立名为“虚拟电厂伙伴关系”的联盟,计划共同为虚拟电厂制定行业标准和政策。上述企业认为,虚拟电厂能够成为电网的“备用电源”,在因能源短缺造成停电时为电网及时“输血”。报道称,傍晚人们下班回家后是用电高峰期,但此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已难以产生电能,因此需要虚拟电厂在白天日照和风力充足时蓄电,在晚间回馈电能,弥补用电缺口,实现削峰填谷。目前,大型住宅太阳能系统安装商Sunrun在美国运营的虚拟电厂已在去年6月至8月为电网分担了180万千瓦时的电力。
事实上,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能源公司和科技企业也在研究这项技术。
我国储能行业增长强劲
虚拟电厂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和技术息息相关。天津华大亿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澍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我国这“三驾马车”在全球均处在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分布式光伏、储能电池等产业工业化程度高,因此我国发展虚拟电厂已拥有扎实的基础。
据《南华早报》5日报道,2022年,中国新能源储存能力增长迅速。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去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同比增长约1.5倍。分析师表示,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将继续实现强劲增长。据估计,今年中国对先进能源的储能需求或将激增约50%,达30吉瓦时,约占全球近三成。与此同时,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推高了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这也将会为虚拟电厂提供储能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计划到2030年至少有40%的汽车由电池驱动。
警惕“虚火”
虽然虚拟电厂的概念火爆,但从现阶段来看,全球虚拟电厂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但路透社认为,随着《通胀削减法案》的出台以及美国加大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行业的扶持力度,虚拟电厂未来几年有望在美国取得大幅进步。根据能源转型非营利组织RMI估算,到2030年,虚拟电厂能让美国的电力需求峰值降低60千兆瓦,相当于5000万家庭的平均用电量。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我国也在加快虚拟电厂的建设步伐。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推动储能设施、虚拟电厂、用户可中断负荷等灵活性资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全国多个省市已出台支持发展虚拟电厂项目的利好政策。去年8月26日,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揭牌。目前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达87万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当全球资本都在看好虚拟电厂的增长潜力时,也有不少专家指出,要防范概念“虚火”。王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虚拟电厂还不能解决长时间的缺电问题,只能有限缓解短时间内的供电压力或提供保供能力。一位国内分析师也向《环球时报》记者提到,当前虚拟电厂开发成本过高,缺乏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经验,盈利模式也不可持续。
“中国发展虚拟电厂并不会面临太大的技术障碍,主要问题在于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商业化运作的环境和完整机制。”王澍建议,要想让虚拟电厂真正落地,一方面需要形成能够反映电力供需的价格信号,另一方面要在政策层面允许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