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如何为百姓搭好健康“阶梯”,让群众更有“医”靠?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分级诊疗、推动智慧医疗建设……天津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带着调研成果,建言献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筑牢医疗服务“网底”

关键要破解基层医疗人才困局

基层医疗机构离百姓生活圈最近,是群众身边的“守护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服务能力与民众健康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这是市政协委员、南开区中医医院院长闫安在下到一线后发现的问题。他说,特别是村卫生室,诊疗技术水平较低、医疗服务不规范,“服务网底不牢固,怎么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筑牢医疗服务“网底”,在闫安看来,关键要破解基层医疗人才困局,以人才带动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建议按照《深入推进天津市百名医师下社区的通知》,落实二级以上区级医院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社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区级医院人员到基层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带教、查房等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以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以及实操能力为重点,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结合各区培训需求,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骨干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和乡村医生的年度培训计划,分期开展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再认证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等。

深化“流程再造+资源共享”

加快分级诊疗落地实施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也是本着让群众看病“不花冤枉钱、不跑冤枉路、不误诊错诊”的惠民目标。市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张瑾说,当前的分级诊疗运行模式不畅,对疾病不同阶段诊疗任务落实到不同分级诊疗机构尚不科学精准,不同医疗机构间诊疗资源共享难、实时性差,造成分级诊疗中就医便捷性、实效性较差。

对此,张瑾建议,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流程再造+资源共享”,加快分级诊疗落地实施。细化基层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间的医疗分工和全流程衔接体系,以完善差异化定向分类医保报销制度为依托,构建促进分级诊疗的制度保障。加快分级诊疗创新经验制度化,健全分级诊疗中临床路径、服务规范、转诊标准等指导意见,以电子病历和化验检验数据共享为核心,建立覆盖医疗行业全链条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分级诊疗机构之间医疗数据共享,“以点带面,以恶性肿瘤或心脑血管病等危害健康首位高发病为目标疾病进行试点,开展全疾病流程全周期精准化诊疗管理,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诊疗需求、诊疗规范、质控标准,将不同阶段诊疗路径,连同医保DRG标准等分别落实到不同医疗机构,促进分级诊疗体系有序运行。”张瑾说。

加快医疗体系适老化改造

破解老年人就医难问题

天津社会科学院曾对1900余名市民开展问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0%的6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看病难”。因此,农工党市委会提交的提案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快医疗体系的数字化、适老化改造,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就医难,尤其是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

农工党市委会建议,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医疗共享平台”方便患者就医。首先对金融与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数字服务平台(App),并设置老年人模式,如大字模式、语音引导等,功能涵盖线上预约挂号、门诊订单查询、检查结果查询、叫号与(医保)缴费等就诊全过程。其次,建立基层医院转诊网上预约系统,基层医生接诊医生可依据患者病情,为其预约上级医院的医生号源,一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中老年人等不会网络预约的群体预约挂号。再次,建立并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档案制度,实现相关信息及检查结果在各个医院的可得性和互联互通,帮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记者 韩雯 张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