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雷雨功深扬洒露,生民仰望药回春。”在香港油尖旺区荔枝角道与塘尾道交界的一幅三角形用地上,一座白色唐楼建筑赫然矗立,这里便是香港法定古迹之一雷生春堂,也是香港少数自20世纪30年代留存至今的特色唐楼。雷生春这一名字正是来源于开头的这幅对联,寓意药馆所产之药品皆能妙手回春。1929年,香港人雷亮购入这块土地,邀请建筑师布尔设计兴建,地下用作药店,楼上则是雷氏家人的居所,保留了旧时香港“下铺上居”的生活方式。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 卞兆祥
【资料图】
雷生春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唐楼建筑,建于1931年,在中国的南方地区非常有特色,它的廊宽、楼顶高,这样的通风属于非常有特点。雷生春堂开始的时候,当初的建筑是做一个有凉茶铺、有跌打药酒去卖的。从(20世纪)30年代到后面的60年代中间,一直有提供这个服务给香港的市民。
【解说】20世纪60年代,雷家人丁兴旺,大宅不敷应用,家族成员相继迁出。2000年,雷氏家族把建筑物赠予政府作保育之用。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将雷生春纳入第一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2012年,香港浸会大学将雷生春堂活化作为中医药保健中心,既保存其文物及建筑特色,也为社区提供多元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中医药发展) 卞兆祥
在项目活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考虑的主要是三个点。第一就是能够保持建筑的原貌。你看我们在尽最大的可能把整个的建筑,原来的砖、原来的窗户、原来的门,整个建筑保留原貌,把它保留下来。第二个就说,我们很希望能够保留它的功能,它原来的功能当中,它一个部分提供凉茶服务,一个是提供跌打药酒的服务。这两个部分,你会在一进门的时候,我们见到一个大茶壶,我们还提供凉茶服务给我们广大的市民。同时我们也有一些跌打损伤,中医药的门诊服务给病人。第三个部分里面,我们很希望在医疗服务的同时,能够把文化传承的概念把它宣扬出去。
【解说】雷生春堂的设计中西合璧,正立面采用弧形设计,配以长方形框架及有设计特色的栏杆,是新古典主义的象征。地下有八根花岗石柱,使游廊延伸到行人路上,形成回廊。回廊上方的游廊宽阔、下铺上居,以及建筑物顶部刻有“雷生春”店名的灰塑等,都是香港典型战前唐楼设计。宽阔的游廊既使室内有充足自然光和通风,亦可为路人遮荫挡雨,设计充满人情味。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中医临床助理教授 周志豪
现在我们在二楼的地方,其实每一个楼层我们都有一个展览的。三楼就主要介绍唐楼,到了二楼就是介绍香港的一些中医,一些辨证论治,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然后到一楼就是介绍中医在香港的发展以及凉茶史。我们为了配合诊所的需要,每一层楼我们都会有两间诊室和一间治疗室。市民可以在这里在看病等待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一路观赏原本雷生春这个建筑的特色。
【解说】除保留建筑本身风格特色,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更是保留了雷生春的原有功能,在中心地下设凉茶铺,楼上既设相关展览,也提供中医门诊服务,为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中医临床助理教授 周志豪
雷生春这个跌打酒闻名海外,所以我们都在雷生春这里提供中医骨伤科的服务的。希望透过这些临床病例,作为一个大学诊所,我们可以做一个教学基地,教育我们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以及增加他们临床操作的机会。
【解说】涤荡了一世纪的沧桑,这座古建筑不仅保留了旧时香港民众的生活风貌,也记录了中医药在港近百年的发展旅程。历经活化改造,这里依然药香弥漫,人来人往。雷生春堂这座百年唐楼正以新的面貌续写着最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