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随着各地消费逐渐复苏,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美团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平台夜间到店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66%,休闲娱乐订单量同比增长89%。而作为夜间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发展表现亮眼。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武器和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在今年“五一”期间就呈现出良好的复苏势头,成为市场亮点。

在景区门票减免或打折、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惠民利民政策措施背景下,各地推出了夜饮、夜景、夜购、夜游等新业态、新场景、新活动。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并提出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二批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些优质的空间功能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繁荣程度。

据文化和旅游部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相关监测数据,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为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为3.06万人次,成为具有较强感召力的网红打卡地和时尚目的地。随着气温回暖,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热度持续升温,沉浸式夜游等文旅消费爆款频出,有些城市还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延长开放时间,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再上小高峰。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出圈”,对于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这得益于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鲜明特征。首先,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涉及面较广,且空间形态多样,具备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小(城)镇、村庄、社区、街区、景区、度假区等都是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具体单元。其次,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普遍不设门槛,且综合产业链长,具有吃住行游购娱特点的业态产品都可以是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具体内容。再次,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传播度广,易于形成爆款,对于聚拢人气、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塑造城市品牌影响力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已初具规模,被大众广为接纳并喜闻乐见。但是,当前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文化和旅游业态雷同、产品相近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大量文化和旅游资源零散开发难以形成优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更缺乏具有突出影响、地标效应和典型建设经验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

为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再上新台阶,一方面要加强地域品牌和服务整合,厚植人文温度和现代科技元素,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产品升级,更好满足大众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以重要文化遗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高品级旅游资源为载体,结合城市商圈建设,形成更多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功能空间,以节事活动等为主要牵引,做好营销推广。此外,还应加快完善配套文化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结合消费惠民措施和活动等,提高大众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和保障水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