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晶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21年初秋,可她脸上洋溢的笑却如春日灿烂,带着村民在村委会广场跳舞的画面是那样美好。
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让郭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到了山东高校担任教师,但城市的繁华并没有让她流连忘返,家乡的那片热土始终让她魂牵梦绕,她一直想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她毅然下定决心,返乡!得知平阴县招录“乡村振兴工作专员”的消息后,她毅然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参加选聘,成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专员”。
2020年5月,借助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遴选机会,“我要报名去小山村做村支书,请组织批准!”现在的她是平阴县孝直镇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正带领乡亲们在致富路阔步前进。
(资料图)
舞跳起来 路修起来
郭晶的研究生专业是健美操,而她入村后的工作,也是从跳广场舞开始的。
拖欠外债、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对村两委不信任……面对各项工作在孝直镇排名倒数的老大难村,她决定先从群众入手。凭着蓬勃的朝气与专业特长,她开始在村里找一些大娘跳广场舞,连续跳了3天之后,与大家的关系便拉近了。“一个书记天天跳舞,算怎么回事,耽误干活。”也有个别群众表达了不满。“既然当书记,那什么气都得吃。”挨骂后的郭晶这样想着。
挨骂归挨骂,但通过跳广场舞,郭晶逐渐打开了村民们的心扉。大家从一开始的不愿与和她搭话,到后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的第一步计划成功了。不过,光跳广场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村子办实事,她又把目光放到了整治人居环境上。连续1周的时间,她拿起扫把和铁锨,带头打扫起了卫生,同时号召全体村民参与。平时不怎么干活的她,手上磨出了水泡,换来的,是村居环境的干净整洁和村民的认可。
郭晶到刘家庄村之前,村内有6000多米生产路,其中85%都是土路,一到雨季就容易被雨水冲塌,其中有一条塌得特别严重,大家都很犯愁。村里的老党员都认为,修路要花不少钱,这些路修不成。但郭晶偏不信这个邪,而上天也眷顾了这个努力的女孩。当时恰逢修建县道,需要通过村子,她瞅准机会,每天往施工队跑,央求他们帮助修理生产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坚持下,施工队帮助村里修好了损坏的生产路,这也省下了3万多元钱。
磨面粉 蒸馒头
没有生产用水,90%以上是年过60岁的老年人,地块小、不平整,刘家庄村的发展有着多重桎梏。
如何让村民与村集体增收,成了摆在郭晶面前的一座大山。为了帮助更多的留守妇女,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增收,郭晶带头打造了“木兰巾”娘子军专用品牌,并设计包装完成麦香王原生态面粉以及五谷杂粮粉,以此为抱团发展产业奠定基础。
没想到的是,磨面粉,蒸馒头。这件看起来容易的事,却变得无比困难。“村里没钱,我就找到表哥,和他一块投了2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个馒头房。”她说道,机器设备都安装后,发现村里的老人不会用,怎么教都不行,刚开始干的时候,白白浪费了3000多斤面粉和一两万个包装袋。
经过“创业”起步阶段的阵痛后,老人们渐渐学会了使用机器,馒头房的发展也步入正轨。看着时机成熟,郭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农产品品牌,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包装,一有时间就东奔西跑开拓市场,让山村里的大馒头走向了城市。大馒头有了销路,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我们种小麦,忙活一年也就挣个一两千块钱,现在我们把小麦磨成面粉,再做成馒头,一年赚个四五千没问题。”说到这里,65岁的赵淑香不禁笑了起来。
农产品进城
“一进村就有活力,一回家就发蔫儿。”是家人对郭晶的评价。一个小小的馒头房,让郭晶找到了村子发展的金钥匙,那就是用品牌撬动产业发展。她先后创立了喜当爹、木兰巾、孝直小农夫等品牌,其产品有62种之多,带动了周边6个村与4个乡镇的发展。“不到2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农产品卖到了济南的45个社区内,这才是刚刚开始,以后我们的目标是覆盖济南城区的社区,大约有5000多个。”她满怀信心地说,有时候一天的销售额在8000多元左右。
农产品进城市、进社区,不仅将郭晶的家乡好物带到了更多人身边,还让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如果村民在镇上打零工的话,每天的收入可能就七八十块钱。现在他们干农产品进社区的活,一天的收入大约在150块钱,每个月保底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她自豪地说,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管你是种植、加工、销售、司机,只要能干活,就会有一份收入,而且不限于本村村民,其他村的村民也可以加入。
从负债数十万元,村集体收入为零,到村集体收入达16万元,固定资产200多万元,郭晶用了2年多的时间。“要干就干好”是她的座右铭。如今,刘家庄村已经形成了面粉加工和农产品进社区两大产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还要翻一番。
郭晶,用一个女性特有的韧性担负起青年一代投身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最美基层妇联人、济南市“攻坚克难”好干部等。
新黄河记者:谢苗苗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