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改?国家实行股改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股市刚成立的时候,主要是国企上市。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这也是国有股、法人股的由来,它们不能像普通股一样上市流通。国有股、法人股、普通股形成了“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局面,这种局面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股权分置“就慢慢的形成了。国家人为地将股票分为法人股(或非流通股)和个人股(流通股,即在股票市场交易的股票)。在其中,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总股本约2.78万亿元,流通股约9000亿元)。顾名思义,股改就是指股权设置的改革。

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即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另外,股权设置对发起人的资格和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的解散、分立或变更公司形式,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发起人股本和认缴方式(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治理结构、固定场所和生产经营条件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国家实行股改的目的包括以下方面:消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的差距,实行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这就涉及到一些问题。上市公司的任何非流通股要想获得上市流通权,都必须得到公司股东的同意。第一,非流通股的流通必然会扩大股票市场,但其他同比例的资金股票可能不会被引入股票市场,这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其次,非流通股的收购成本普遍低于流通股,流通股股东的心理也不是很平衡。所以,流通股股东要想同意,就得给他们一些补偿,这就是交换价格——也就是在之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中,很多流通股股东都是免费获得股份和分红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