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么一个“公益节日”吗?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日——今年为9月18日,是“世界清洁地球日”。世界各地开展各种活动,清理各种垃圾:

在泰国,相关组织的志愿者到滨海北榄的红树林地区收集塑料垃圾,在一个多小时内就收集了1.6吨垃圾;在南非,有清洁团队到一个高尔夫球场清理小溪中的垃圾;在中国,上海浦东的民间河长们,一同前往后滩生态基地,开展护河清洁志愿活动……

世界清洁地球日,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行动日,目的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以应对世界上的陆地垃圾失控和海洋垃圾泛滥问题。发起人是澳大利亚的伊恩·基南。他在1987年驾单人帆船环绕地球时,看到漂浮在海面上的种种垃圾,萌生了发起这一活动的想法。如今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4000万人参加这一活动。清洁世界的倡议,让世界充分认识到——人是改变的动力。

地球上的垃圾,大都是人类有意无意制造的。没有人喜欢垃圾,难以分解的垃圾,对于地球、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废弃垃圾的负担,可谓是地球环境“最难受”的巨大负担。许多高速发展的城市,都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而海洋垃圾暴增,似乎更是难以对付。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的太平洋上,人类丢弃的垃圾受洋流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塑料漩涡”,变成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这个“臭名昭著”的“垃圾洲”,约有4个日本大小,由超过350万吨人类丢弃的塑料垃圾组成,成为海洋生物的死亡之地。

有许多海洋垃圾,还成了海洋生物的“腹中餐”。看到一个视频挺震撼:国外有一位女性潜水员,一次次潜入大海,为海洋中的许多鲨鱼取出口腹中的鱼钩……

地球有限的自净能力,确实已难以承受越来越沉重的垃圾压力。那么,垃圾泛滥之痛,如何变成垃圾治理之道?有识之士指出:“人”是垃圾治理的主体,“物”是垃圾治理的物质资料,“事”是垃圾治理事务,“世”是由人、物、事组成的垃圾治理体系;垃圾治理,一定要尊重其客观规律,一定要将垃圾变成资源,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人是改变的动力。”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到火星去,只有老老实实把地球打理好、呵护好。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能降碳、减少木制品消耗、减少白色污染、合理分类废弃物、尽量重复循环使用物品、努力利用好可回收物品等等,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捡拾垃圾,捡拾希望。”“清洁地球”的意识,最需要从娃娃开始培养。运用儿童绘本的方式,从小开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许多做得好的典例。比如在韩国,有系列科学绘本、超级畅销书《灰尘的环球旅行》《地球的清洁小卫士是谁呢?》《要不要一起钻进蚯蚓洞?》(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等,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唯美的绘画风格、有趣的科学知识、快乐的认知方式,让孩子们喜闻且乐见。

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我们共享同一片蓝天,我们呼吸同样的空气;大家一起为地球“减负”,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评论员徐迅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