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5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只完成38辆和9辆,同比分别下降高达41.5%和90.0%。今年前5个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8辆和270辆,同比分别下降47.3%和44.1%。这意味着,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的燃料电池汽车遭遇瓶颈。
背道而驰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持续下滑
和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不同,燃料电池汽车近两年来,销量持续下滑。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普降的2019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超过两位数的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却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仅完成1199辆和1177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
2021年,前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然而,燃料电池汽车却依然没有止住跌势。5月销量已经低至个位数。
与此同时,在相关政策始终没有正式落地的情况下,大多车企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纵使有产品、有产能,也不敢生产和进行市场推广。
前不久,燃料电池汽车产品销量排名全球前三的本田汽车宣布,计划其日本狭山工厂停产旗下的燃料电池汽车。国内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布局最久的上汽集团也于前不久发布公告称,鉴于上汽集团燃料电池汽车前瞻技术研发项目不再适应燃料电池行业加速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决定终止该项目,不再对该项目投入募集资金。
热火朝天
众多车企进军氢燃料却“难产”
与销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车企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热情”。
2020年3月,重庆市发布《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
该《意见》发布一年之后,相关成果便成功问世。3月8日,长安汽车宣布其首款燃料电池SUV(CS75燃料电池多功能乘用车)入选工信部第34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告。据介绍,在研发过程中,长安汽车连续攻克了燃料电池冷启动、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及系统高经济性等多项难题,整车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成国内首次燃料电池SUV-30℃冷启动测试,整车氢耗低至百公里0.87kg。目前长安汽车正基于已有燃料电池整车及系统核心技术,加快推进新款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并计划于2022年面市,进一步推动燃料电池乘用车产业化。
上汽红岩的杰狮H6是重庆生产的首批氢能源重卡,目前已经具备实际工况应用条件。上汽红岩新能源平台总监乔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上汽红岩自2019年开始布局氢能源重卡,并且联合捷氢科技、宁德时代等国内氢能源领域巨头企业组成了强大的供应体系。其中,杰狮H6所搭载的氢能反应堆目前实测时间已经超过10000小时,折合成道路里程超过80万公里,仍保持功率衰减不到10%,其输出能力和耐久性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庆铃汽车也已取得了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打造氢燃料轻卡,并加紧开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动力总成研发。
长城汽车也在近日发布2025战略中提出,氢能领域,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长城集团旗下的未势能源,将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到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前景广阔
燃料电池“蛋糕”将达110亿美元
不过,业内人士仍然认为,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称,一旦相关政策落地,下半年燃料电池汽车极有希望出现单月销量超千辆的情况。同时,在首批示范试点城市的带动下,一些氢气价格较低、金融资源较好的城市也能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批量应用。
“明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有望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实现翻番。”该人士称。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拉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这一点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已形成共识。研究机构保守估计,在2021~2026年,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市场有望维持年化20%的增速,到2026年,全球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在减排目标的压力下,全球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有望进入加速期。(记者 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