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春市南关区富裕街道环城社区佐邻佑舍敬老餐厅干净整洁、菜品丰富。 赵滨 摄
出家门就能逛养老惠民福利超市,不仅能买到日常所用的油盐酱醋,鸡蛋价格也比外面市场便宜;在社区开办的敬老餐厅吃饭,花不到10元钱就能享受到营养均衡的一餐;养老服务中心组建了太极拳队、舞蹈队、书画社等10余个兴趣小组,附近的老年人每天都能来此接受专业指导……
请问这样的老年生活香不香?香!真的香!
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老年生活就发生在长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值得期待的是,这样的老年生活还只是星星之火,有的还仅仅停留在“有”的层面,需要进一步扩面到“多”,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到“优”。
虽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命题,但很多人对我市老龄化程度没有直观感受。这里说两个数字,一是全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209万人,二是老年人已占全市总人口的24.67%,也就是说,每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在持续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党的二十大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做出新的部署。作为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我市不仅在点上布局敬老餐厅、惠老超市,还应积极推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让养老服务实现“从有到多”“从有到优”的新突破。
从制度层面来看,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供需体系。在服务对象上,要注意服务对象的普遍性,努力照顾到全体老年人;在服务内容上,既要满足老年人对衣食住的需求,又要照顾到他们就医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在服务送达上,要注意掌握服务半径,实现就近、及时和便捷;在服务类型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承受力,满足高端需求、中端需求、普惠型和保障性需求,从而实现覆盖所有老年人的多元化、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制度目标,构建起居家服务、社区参与、养老机构融入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从操作层面来看,应从养老覆盖的广度、服务的温度、保障的力度三方面着手,努力为老年人提供符合消费需求、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比如,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让为老服务更精准;引导指导敬老餐厅不断扩面提档升级,保持其生命力;每新建一个居民住宅区,把配套养老服务构建作为硬性指标;医养、康养、文养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
他们走在黄昏里,我们走在老去的路上。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让我们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健康的老龄化理念,努力打造适合长春地域特色、迎合长春老年人观念和习惯的中国北方养老名城的“长春模式”,让整洁的环境、温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走近更多的老年群体,让我们城市的幸福感底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