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剧团生存很艰难,别说盈利,不赔钱就不错了,干这行纯粹是因为情怀。既要弘扬豫剧精粹,又要满足观众精神上的需求,让广大戏迷过把瘾,尽享豫剧盛宴,体验豫剧的魅力。旺季时,演出间隙,演职人员每天还要上各种课程。”近日在走访各地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刚剑时,他坦率地道出运营民营剧团的艰辛和尴尬。

访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刚剑

送戏下乡演出时杨刚剑总是在现场为演员们做好细节服务

“我们民营豫剧团一年也就演出500场左右吧。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演员受不了,观众也受不了,无法开展演出活动,实际上也就是春秋两季演一阵儿。这不,最近这两年因为疫情一直闲着嘞,虽然很不容易,为了给父老乡亲们送去欢乐,我们会坚守初心,把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工作坚持做好。”民营戏曲院团负责人、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刚剑把送戏下乡的现状娓娓道来。

访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刚剑

在河南农村,每年春天和秋冬农闲时节,都会有固定的庙会,庙会上都会邀请一些地方豫剧团来搭台唱戏。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会一直唱。虽说大部分人都进城务业了,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还是喜欢来到戏场看演出,尽管没有了三十年前那般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但也不缺观众,无需广告,周围三里五村的妇女和老人们依然骑着三轮车搬着椅子板凳都来看戏了。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表情等都会受到许多观众的议论。期间,观众议论纷纷,嘈杂一片,总是乐此不疲。

在登封及其周边地区,提起民营剧团的活跃程度,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也算得上一个演出多经营好的民营剧团。说到这个豫剧团,观众会不由得会提起剧团的创始人杨刚剑。

1965年,杨刚剑出生于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的禹州市一个村庄。毕业后,他于1992年参加工作,在登封市豫剧团工作,2006年他因工作变动离开了剧团。尽管如此,他还是与豫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杨刚剑偏爱戏剧,尤其对豫剧情有独钟。和家乡人一样,他从小就痴迷豫剧。尽管物质生活没有都市那么丰富,但对豫剧的痴迷一点儿也不逊色。尤其是在豫剧团工作后,久而久之,更是喜欢上这个剧种。豫剧,就这样像时间一样刻进了他生命的年轮里。

每当看到观众不厌其烦地评价剧情和演员,杨刚剑看着眼里,喜在心中。他知道,豫剧是中原地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趣调料,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人人喜闻乐见。家乡人得知他曾在豫剧团工作过,就时不时地委托他帮忙联系豫剧团来演出。因而,离开豫剧团多年后,杨刚剑的心中仍念念不忘豫剧。沐浴着戏曲团改革的春风,在乡亲们的点拨下,2015年11月,他成立了一家民营豫剧团——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

“好女不嫁唱戏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秋麦二季回一次,掂回一堆脏衣裳。”民营剧团生存这么艰难,找演员,不是一般的难。名演员不是花钱就能随便邀请来的,尤其对于一个刚刚组建的民营豫剧团。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也不假。杨刚剑先是组建了乐队、舞美和舞台设施,再去找演员。可是,没有名演员撑场,民营豫剧团的生存就更是举步维艰。无奈,杨刚剑一边委托熟人介绍有经验的演员,一边从戏曲院校聘请刚毕业的学生,再进行培训。就这样,一个有着50人左右的剧团总算是组建起来了。

在舞台搭建时,灯光、音响的调试阶段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一个小细节,他不敢大意,尽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现场体验。同时,他还要联系演出业务,协调各方事宜,解决各种问题,在各地不停地穿梭,常常忙得不知西东。

访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河南省盛茂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刚剑

即便如此,一年下来,除了演员的开支,再加上日常的食宿和交通费用,到手的收入寥寥无几。可是,每每听到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看到观众满意的笑容,他总是很满足,很开心,心中满满的快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