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多家媒体近日报道乌拉圭人发起从外国人的餐盘中抢救马匹行动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乌拉圭国家虽不大,人口也不多,却是一个养马大国,也是马术运动大国。乌拉圭人“视马为伙伴”,他们擅长养马,懂马也爱马。


(资料图)

平均7人一匹马

位于南美的乌拉圭有350万人口,却有50万匹马,平均下来每7个人就拥有一匹马。乌拉圭人养马一般是用作赛马、马球等体育运动,或者是作为放牧牛羊的帮手。而且从传统来说,乌拉圭人不吃马肉。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马是人类的伙伴,吃马肉是对马的亵渎。另一方面,有些当地人认为马不是为肉类生产而饲养的,所以在马的一生中服用的药物没有可追溯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食用马肉也不如牛羊肉安全。但对拥有大量马匹的乌拉圭农场主来说,持续负担那些因受伤或衰老无法“工作”的马匹生活,也是很大的一笔开销。在欧亚一些国家,马肉是很受欢迎的食品。逐渐地,乌拉圭的许多马匹变成食物被销往国外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事实,且近年来马肉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毕竟当地人习惯了马作为人类的朋友和伙伴,许多爱马人士采取行动救下将被屠杀的马匹,让它们安享余生,这一做法也受到乌拉圭各界普遍的理解和支持。乌拉圭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马的身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日子也不缺马的陪伴。每年秋天,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都会举行“克里奥尔周”,这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整个一周的传统文化表演都是以马为中心的。“克里奥尔”一词来自西班牙语,原指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18世纪,大批西班牙人移民到乌拉圭,克里奥尔逐渐演变成当地人或当地文化的代名词。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驯马表演赛,这是身着传统牛仔服装的骑手们与野马之间的较量。人们还会穿上传统服装跳起民间舞蹈,进行民族诗歌对唱,演唱的内容多是马背上的写意生活。在首都的主要交通干线上,还会举行骑马巡游。

对乌拉圭人来说,克里奥尔周是乌拉圭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这种以马为中心的文化已经刻到了乌拉圭人的骨子里。凡是在乌拉圭本土出生、长大和受训的马匹,在赛马比赛中获得佳绩,乌拉圭人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仿佛那是自家有出息的孩子一般。

“加乌乔人离开马就像人没了腿”

除了克里奥尔周,帕特里亚加乌乔节也是乌拉圭当地以马为中心的重要节日。实际上,加乌乔人被认为是潘帕斯草原真正的主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乌拉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说的就是加乌乔人与马的亲密关系——“加乌乔人离开马就像人没了腿”。加乌乔人的马鞍也是特制的,当地人称其为“雷卡多”,是用多层的小羊皮和布料缝制的长条形马鞍,即使长时间骑行也能让骑手保持舒适。休息的时候,卸下雷卡多就能变身成一个睡袋,方便在野外宿营。过去,加乌乔人一生都可以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相传加乌乔人可以在马背上洗澡。许多加乌乔孩子很小就会骑马了。

如今的加乌乔人,依然活跃在众多的乌拉圭农场里,他们是天生的放牧高手,驯马、放牧牛羊这些活计可谓信手拈来。时至今日,骑马、佩刀、喝马黛茶,依然是加乌乔人的文化标志。

在乌拉圭历史上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战争中,加乌乔人也是军队中的主力军。加乌乔人尤其擅长一种称为“博拉斯”的武器,那是一种由细长的绳索拴在一起的三个石球,平行于地面飞甩出去可以缠住马腿。加乌乔人高超的马术技巧配合着他们的长刀和博拉斯,曾是西班牙骑兵的噩梦。

纵马草原上,真味乌拉圭

与加乌乔人共同成为乌拉圭文化遗产代表的,还有克里奥洛马。克里奥洛马也被称为“潘帕斯草原的马”,是西班牙殖民者带到南美大陆的马与当地马匹经过多年繁衍生息,培育出来的最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

这种马身体强壮,耐力尤佳,耐旱且无畏,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劳作,深受乌拉圭牧人的喜爱。早在上世纪40年代,乌拉圭就成立了克里奥洛马的全国协会。2003年,克里奥洛马被正式宣布成为乌拉圭文化遗产的代表。克里奥洛马的形象还被印在了乌拉圭的钱币上。

如今,骑马也成为乌拉圭在国际上的一张旅游名片。对许多欧美游客来说,到乌拉圭旅游就是冲着骑马来的,在乌拉圭的草原、海滩和湿地上纵马驰骋,体验马文化,过一个马背上的假期,是他们的梦想。

赛马和足球,是乌拉圭最受欢迎的两大运动,也是乌拉圭国家的两大名片。这两项运动也有交集,乌拉圭著名球星苏亚雷斯和卡瓦尼,就合伙在潘帕斯草原上买下了牧场来养马。苏亚雷斯还邀请了他在巴塞罗那俱乐部的队友,西班牙球星伊涅斯塔入股。不过据说叱咤足球场的三大巨星,养马的“成绩”却并不理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