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1月19日电(国际观察)旧戏重演 美再陷债务上限危机破坏重重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许缘

美国联邦政府19日触及债务上限,迫使财政部采取特别措施避免联邦政府发生债务违约。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因无节制支出频繁触及债务上限,国会两党争执不休致使联邦政府屡次濒临债务违约,给美国和全球经济造成重重破坏。

债务上限危机重现

美财政部长耶伦19日在写给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等国会领导人的信中说,由于联邦政府未偿还债务将在当天达到上限,财政部将采取特别措施,在1月19日至6月5日期间启动“暂停发行债券期”,暂停为一些福利基金注入新资金。此举将帮助财政部在整体债务水平无法提高的情况下,有能力继续支付其他联邦款项,避免联邦政府发生债务违约。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自1985年以来,美财政部已十余次采取特别措施避免债务违约,而国会两党在联邦政府濒临违约时就债务上限问题展开恶斗的“戏码”更是频频上演。

这是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为争取本党强硬派支持,麦卡锡在竞选众议长一职时同意修改众议院立法规则,将提高公共债务上限与削减财政支出相结合,这将为民主党人在新一届国会中寻求提高债务上限增加困难。

麦卡锡近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将现任美国政府比作一个有必要降低信用卡额度的挥霍无度的孩子。他说,“债务上限不能一直增加”,如果民主党人不改变无节制支出行为,共和党人将利用众议院多数党地位,阻挠提高债务上限,从而“让国家破产”。他呼吁拜登政府就削减开支同国会共和党人谈判。

但拜登以强硬态度驳斥了这一提议。他日前表示,不会就提高债务上限的条件进行谈判,国会应该在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前提下解决债务上限问题。

分析人士表示,与以往国会总能在最后时刻惊险避免政府债务违约不同,此次“斗法”更有可能以冲击美国经济的灾难性结局告终。

美国智库两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副主任蕾切尔·斯奈德曼表示,美国如发生债务违约“纯粹是一个政治决定”,因为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经济手段避免违约。

“寅吃卯粮”难以持续

美国国会近几十年来不断提高公共债务上限,使其当前达到31.4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这是大规模减税和无节制支出双重作用下的后果。如果美联邦政府继续“寅吃卯粮”的政策,它将难以维持稳定的财政状况。

这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会智库机构国会研究服务部数据显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已上百次调整债务上限。上世纪80年代至2011年,债务上限从不到1万亿美元飙升至16.39万亿美元。2013年至今,国会7次暂时取消债务上限,并在2021年两次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问责局数据显示,1997年至2022年,国会已22次提高债务上限。

美国会预算办公室去年5月预测,为避免债务违约,到2027财年末,债务上限有必要提高到36.9万亿美元,并在2032财年末进一步提高至45.4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债务上限规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百分比在1946年达到118%,此后急剧下降,到1981年降至32%,随后又大幅攀升,在2022财年(2022年9月30日结束)末飙升至125%。

斯奈德曼认为,国会两党必须认真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不仅解决眼下最为急迫的债务上限问题,还应就美国政府面临的更为广泛的财政挑战讨论对策。

破坏重重殃及全球

分析人士指出,美政府频陷债务上限危机不仅影响本国民众正常生活、经济增长前景和财政健康,而且有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对美民众来说,债务上限危机将对其社会福利构成威胁。一旦特别措施用尽且联邦政府出现违约,财政部将无力为参与联邦社保和医保项目的民众报销费用,民众生活受影响程度不可估量。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财年联邦政府总支出中,社保支出规模最大,超过1.2万亿美元,医保支出也超过7500亿美元。

同时,本次债务上限危机发生在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强之时,为美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一名工人在美国纽约修理人行道地面。(新华社发,朱子于摄)

斯奈德曼指出,国会围绕债务上限的斗争可能是今年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她说,债务上限谈判僵持不下将导致国会无力出台刺激措施避免经济陷入更深程度衰退。而经济放缓则可能削减联邦政府税收收入,从而进一步缩短提高债务上限的窗口期。

此外,如果美国联邦政府未能及时偿还债务而发生债务违约,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将面临灾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近日表示,美政府陷入债务上限危机将“必然”导致政府信用评级被下调的风险加大,这将给美国和全球其他经济体带来额外风险。

专家认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正是源于全球对美国联邦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抱有信心。美国政府债务违约一旦发生,必将引发全球市场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困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