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经济暖意渐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李晓喻)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已显现暖意。

官方数据显示,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风向标”,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升到50.1%,为2022年10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明显上升7.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环比上升12.8个百分点,结束连续6个月下降走势,折射非制造业供需正在加速回暖。

一度低迷的消费最近也在升温。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2023年度中国院线电影票房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刷新中国影史年度票房最快破百亿元的纪录。沉寂已久的出境游迅速恢复;不少大商场的奢侈品店,顾客重新排起了长队;餐饮店的人气也逐渐回归。

这些新气象增强了海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世界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回升到4.3%。而在联合国看来,这个数字有望达到4.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为乐观,在判断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只有2.9%的同时,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上调到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称,“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恢复开放、生产和消费,这是我们上调预期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此番回暖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以及各地竞相出手“拼经济”直接相关。从官方近期表态看,今后还会有更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密集落地,精准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堵点”、难点,推动中国经济加快恢复。

例如,针对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这一困扰外贸企业的最大难题,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称,要“全面恢复”举办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内出口展会线下展,“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

针对全球跨国投资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给中国引资带来挑战,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表示,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完善各级外资企业投诉跨部门协调机制,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近日,不少地方已组团赴境外招商,推介当地投资环境。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称,1月中国经济虽明显好转,但部分指标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预计从今年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将大幅反弹,疫情期间民众的超额储蓄可能得以释放,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动的复苏也有助于支持就业和家庭收入,二者均有利于支撑消费进一步复苏。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加快回暖不仅利好本国,也将引领处于低迷态势的世界经济走向复苏。(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