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官方
出门不用带手机、银行卡,抬抬手就能付款!5月21日,微信宣布“刷掌支付”功能上线,用户目前可以在北京实现刷掌坐地铁。对此,网友调侃道:“挥手说我不要,然后就把钱扣走了”“有些手,刷着刷着钱就没了”......也有人表示担心,从此又多了一个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建议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掌握。
来源:微信官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出门忘带手机或没电可刷掌
据微信官方消息,用户需要先在设备绑定个人微信账号,录入手掌纹样。消费时,将手掌对准支付设备的扫描区,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
相比刷脸支付,刷掌支付无论是安全或精准度上都更高一些。区别于指纹识别读取指腹的表皮纹路,掌纹读取的则是掌心血管纹路,能够避免暴露在外以及复制伪造。
微信官方在推文中还对其使用状态进行了一番模拟,打着电话,玩着游戏,即便没带手机,只要伸出手,就可以完成支付操作。
该功能发布后,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指纹、人脸、掌纹、声音都给支付企业搜集了,直接说还要什么吧?”“以后要多握拳,不然很容易被朋友拉着去结账”“花钱越来越方便,挣钱越来越难。”
来源:微信官方
刷掌坐地铁在北京已启用
刷掌支付已经“照进现实”。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起了刷掌乘坐地铁的体验。视频中,博主来到北京地铁10号线草桥站,也就是可以换乘大兴机场的站。在刷掌注册机上点击“开通刷掌乘车”,根据提示把手掌对准圆形的扫码器进行识别,录入掌纹后就会出现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下该二维码,再完成身份证和支付信息的授权,即可开通。随后,博主不带手机、交通卡,对准闸机的圆环区域刷一下手掌闸口便打开了,出站时再刷一次掌纹,乘车费用就从微信支付里自动扣除,这“丝滑”的体验与刷手机没啥差别。
刷掌坐地铁只是试水,此前在2023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腾讯透露,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例如,用户将会员卡、校园卡、交通卡、门票电子码等与手掌绑定,即可刷掌验证会员身份、便捷消费、过闸通行。目前正在逐步邀请商家联合打造刷掌应用场景。不少网友对这项新功能的普及表示十分期待。
来源:微信官方
个人信息安全仍值得关注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刷掌支付和刷脸支付的的本质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它都是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去完成移动支付,其他类似的还有虹膜验证、声波验证等。未来刷掌支付可能会像刷脸支付一样,成为一种补充的支付方式。
王鹏预测,短期来看,刷掌支付恐怕难以大范围铺开。因为铺设新的设备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和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刷脸支付没有迅速铺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设备成本太高,无法在中小商户层面普及,刷掌也一样。
不过,长期来看,王鹏认为,刷掌支付有一定优势。从识别率看,当前人脸支付的识别率并不高,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在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很多时候却由于刷脸不能识别需要摘口罩,这就增加了感染风险,降低了通行效率。刷掌应用的是“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比刷脸更安全、更方便,对老年人更“友好”。
王鹏坦言,从安全性角度来看,现在的人脸图像识别技术都是很浅层次的,造假成本较低,很容易出现盗刷、误判。相比于刷脸,掌纹支付安全性较高,这也是众多移动支付巨头都在积极布局掌纹支付的原因所在。
天眼查显示,已公布的与“刷掌”相关的15项专利技术中,其中10项均为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所拥有,申请时间为2021年-2023年之间。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5年,支付宝提出基于手机摄像头的掌纹支付技术,2023年3月初,支付宝也有多个掌纹支付设备申请专利授权。
此外,用户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日趋提高,是否愿意交出掌纹信息也有待观察。根据2022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的报告》显示,95.7%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扫描或出示条码完成支付,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同时,用户希望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掌握,做好生物信息安全存储,确保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