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得了无痛性心梗没有察觉,有人突发胸痛以为只是吃撑了,尽管目前医院胸痛的救治流程有了很大进步,但患者‘就医延迟’的现象仍然普遍。”9月24日,由杭师大附属医院主办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与医联体建设”院士论坛开幕。现场,杭州市拱墅区心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揭牌,同时发布紧密型医联体下胸痛救治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尚永丰、葛均波、陈义汉、宋保亮五大院士齐聚杭城,共话心脑血管疾病基层防治。

杭师大附属医院院长、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拱墅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会会长张邢炜提到,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高居榜首,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患人数有3.3亿,防控形势严峻,拐点仍未到来。

从缩短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救治时间,到形成城市心脑血管病防治“拱墅模式”,杭州已有新举动。杭师大附院党委书记刘新功表示,未来,杭师大附院将引进院士大咖,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培养一批“前哨”家庭医生,打造城市心脑血管病防治“拱墅模式”,守护城北百姓健康,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防治思路,助力健康共富。

家门口就是医院 他突发心梗拖延5小时熬到休克

“突发心梗,一段不过5分钟的路,老爷子硬是想熬一熬,熬到心源性休克,太可惜。”提到曾救治过的一位老年患者,张邢炜至今记忆犹新。

72岁的王师傅家住拱宸桥边,家门口就是杭师大附院,当天午饭后,他感觉上腹部有点难受,心想可能是吃多了,便吃了点胃药后上床躺着,想熬一熬。

大半个小时后,老伴马阿姨走进房间,看王师傅辗转反侧,额头冒汗,便给小儿子打了电话。那头,儿子小王正在开会,没注意来电,等回拨过去,已是下午4点多。怕耽误儿子工作,马阿姨只简单讲了几句:“你爸刚才人很难受,现在已经睡着了,你下班后回家一趟吧。”

小王有些担心,嘱咐母亲,先去瞧一瞧爸爸。马阿姨走进房间,这才发现老伴呼之不应,急忙让小王赶回家,背着父亲下楼往医院赶。这一折腾,王师傅足足耽误了5个小时。

“检查发现,老爷子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张邢炜回忆,尽管做了急诊手术,但由于耽搁太久,王师傅的心肌已大面积坏死不可逆,康复后心功能受到很大影响。

延迟就医现象普遍 95%的心梗可被预防或救治

对心衰、心梗等心血管意外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6小时,最好在2小时内就医。但目前国内心梗患者从发病到入院,平均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德国,平均时间仅为32分钟。”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大一院教授、杭师大附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霍勇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师大附属医院名誉院长葛均波分析,关键是改善院前救治体系,尽可能改变患者就医延迟的现象,使整个救治体系衔接顺畅。“我们国内不少中老年患者出现胸痛后总是想着熬一熬,直到忍不住才联系子女,80%的患者没能第一时间想到拨打120。”

心梗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但95%的心梗患者可以被预防或救治。张邢炜曾遇到过一位年轻的心梗患者,正好慢跑到医院门口时突发心梗,马上手术打通血管,救回一命。还有一名就诊意识极强的中年患者,突发胸痛后马上就医,同样预后良好。

“这位患者52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突发胸痛时,他就到家门口的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远程传输到我们医院胸痛中心。医生判断为心肌梗死后,立刻向社区反馈并启动院内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社区医生同时呼叫120协助患者转运。”张邢炜说,患者抵达前,医院手术准备及人员已就位,患者下车后径直被推入导管室植入支架。“从我们医院接到社区医生电话,再到完成手术,不过33分钟。”

培育社区讲师团 探索城市心脑血管病防治“拱墅模式”

如何最大限度缩短心血管疾病救治时间?

近年来,张邢炜带领团队做了许多探索和创新。2011年,医院与拱墅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远程心电实时监控传送网络,在社区与医院之间架起心脏病救治绿色通道。2015年初在省内率先筹建胸痛中心,2017年牵头成立杭州市胸痛中心联盟,2018年牵头组建杭州市医学会胸痛分会,迅速、精准、有效救治心血管意外患者。“10年前,心梗患者入院到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80分钟,如今已缩短至60分钟,用时最短的一位患者仅29分钟。”

自2020年在全国启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以来,杭师大附院心血管团队也在杭州持续推进救治流程梳理、基层医护培训、辖区居民科普等,提升医患认知,提高心梗救治成功率。不过,这张保护网仍不够大。杭师大附院正跳出“以治病为中心”,成立拱墅区心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在城市医联体基础上,培育一支心血管病科普讲师团,织密心脏保护网。

张邢炜设想,未来要达成四阶段目标:第一步,缩短拱墅区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的救治时间;第二步,降低拱墅区严重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第三步,降低拱墅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终极目标,是形成城市心脑血管病防治“拱墅模式”。“我们将选择三四十位社区家庭医生骨干,接受医院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及院士培训,走近百姓健康宣教,让科普深入人心。待模式成熟,将向全国推广。”

健康误区

突发胸痛马上含服硝酸甘油自救?

错误。平时,不少心血管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但张邢炜并不建议大家自行服药自救,因为自救很容易救错。

“硝酸甘油会降低血压,心梗患者本就血压降低,服用后容易晕倒,这时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但如果胸痛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服用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又会雪上加霜。”作为心内科医生,张邢炜也无法在突发胸痛时进行自救,“因为我不能确定自己得了哪种病。”

发生心梗赶紧开车去医院?

错误。心梗无法自行缓解,一旦发生胸痛,不要尝试自行驾车,应立即拨打120到大医院检查。

张邢炜想提个醒,如今心血管疾病年轻化,日常普通体检不包括冠心病筛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最好加做两项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冠脉CT。“年纪越大,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且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后患病风险提升。另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烟、家庭遗传等也是高危因素,要及早预防。”(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朱韵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