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位于古荡街道紫荆花路88号的嘉禾花苑小区“关闭”了正门人行通道。“除早晚两个高峰时段外,进出的任何人都需要身份验证。”小区保安告诉记者,这是古荡街道为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题竖起的第一道“屏障”。

据了解,嘉禾花苑是古荡镇村“撤村建居”后的三大住宅区之一,常住人口300多人,流动人口近3000人,90%以上系租客,流动人口占比极大。古荡镇经合社于今年年初投入试运行的“智能管理系统”经过半年的优化,功能逐渐成熟。嘉禾花苑进出的住户,绝大多数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进出非常方便。“通过我们给租客发送的二维码,他们就能在‘古荡镇经合社’APP中录入信息。”古荡镇村村民张加庆在手机上就能清晰掌握自己所有租客的情况,“搬来线上录入,搬走一键注销,缴费、报修等服务统统都在线上完成。”

一套房往往隔成多间,为了对每一“小户”实现精准管理,古荡镇经合社在系统建模时便按照“小户”划分最小居住单元格,重新制作门牌号。“我们先建格子(小户),通过格子来找人,让人数与房数一目了然。”古荡镇经合社工作人员介绍,格子建档后,不管有多少名租客,信息都会一一对应录入。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特需老人的家门口装上传感器,增加养老看护功能。”负责系统研发的技术人员孙耀鑫说,如果一定时间没有响应,传感器就会向平台自动报警。

除了嘉禾花苑,古荡镇村还有两个住宅区——荷花苑和莲花东村,房租是失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曾经,“守着大门待租客”的场景在这些小区里随处可见。同一个APP,也解决了租房管理规范化的难题。“我们将房源信息上传,管理员审核发布,租客就能在APP里浏览房源信息、预约看房。”嘉禾花苑居民李大姐为这项服务点赞,“首页房源都是随机显示,而且双向都不收佣金。”

古荡经合社党委书记殷国生说,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智慧生活、社区运营等各项服务,进一步以智慧化赋能流动人口管理,打造老旧小区智慧转型的“古荡样板”。(记者项捷 章洁 卢熙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