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寝室”年年有,“神仙班级”可不多。近日,中国计量大学量新学院18级工试3班的升学成绩,在杭州高校圈中刷屏:全班23人,有17人被国内高校拟录取,2人被国外高校拟录取,升学率达82.6%,其中考上“双一流”“985”“211”高校占比78.95%。如此傲人的升学成绩,这个“神仙班级”是如何做到的?一起看一看他们背后的考研故事。

在班里,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

董乾斌被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录取,备考期间,他在英语科目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迟迟不见提升,直到考前一两周才有了明显的进步。“当时心里虽然着急,但也反复和自己说不能乱了节奏。”拥有一颗大心脏的董乾斌,通过播放TED英文演讲等节目让自己浸润在英语环境中,不断提升语感。

张逸戈则属于“突击型选手”。准备复试的十余天,他每天利用10多个小时的高效学习,突击专业课考点,成功上岸重庆大学,即将就读于微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都是不同的,考研时最忌讳跟别人比较。”考取复旦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李常海也感同身受。

“学霸”的养成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从初试到复试,我的心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考上天津大学仪器仪表与工程专业的王淑滢感慨道。虽然初试成绩超过分数线60多分,但由于竞争激烈,她的排名在入围者中仅为倒数,这让她措手不及,只能一边准备一志愿复试,一边关注调剂信息。王淑滢曾获数模竞赛国赛一等奖,这给她的调剂复试加分不少。但另一边,她也没有放弃一志愿的复试,查找复试经验帖,认真准备自己的薄弱项,“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还想尝试。”最终,王淑滢以面试第3的成绩成功逆袭,考取了一志愿的研究生。

面对考研时的压力,“学霸们”的解压方法也各不相同。

李常海每天都会去操场走走,暑假的操场人不多,没人时他会放声唱几句,“压力就随着歌声一起释放了”;王淑滢从小学习二胡,加入了学校的民乐社团,学累了就约上社团里的同学弹几首乐曲,让自己放松下来;将前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继续深造的班长王帅哲,特别喜欢运动,和好友打几场羽毛球,是他认为最畅快的解压方法。

其他学院的同学常常会对量新学院的学生产生一个“美丽的误会”,认为他们只会读书。李常海笑着在线“辟谣”:“我们班的氛围很好,大家都很活跃。”他们积极参与团建活动、支教活动、志愿活动,在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校配音大赛、超新星辩论赛等活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是一个既善学又会玩的班级。毕业是新的起点,期待他们在全新的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辅导员吴昕说。(通讯员 宓卓慧 钱世雯 记者 王泽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