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拥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岳阳自贸片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多重政策、台加持,不可不谓条件优越。些年来,岳阳一直在做一件事——绿色发展。

11月14日至16日,在岳阳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网络名人“智造湘军”暨“生态立市 绿动岳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岳阳智能制造、生态治理、文旅发展成为了重要走访领域。

破解“化工围江”

石化是岳阳最大的产业优势。石化产业是岳阳第一个千亿产业,在2019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隐忧。例如,岳阳市云溪区,有着27.28公里的长江黄金岸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大批化工企业进驻云溪,一度吸纳200余家化工企业。

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无法避免。破解“化工围江”困局,是岳阳多年的期盼。

年来,岳阳积极推动石化产业的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出打造中部地区最大、国内有重要地位的高端合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和电子化学品产业基地。

2012年,为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岳阳的石油化工产业,市委、市政府报请省政府批准建立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2017年,成功转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工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发展的路子。

去年1月,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迎来首个重要建设节点——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正式开始建设。己内酰胺项目从原来距离长江800米的岳阳城区,搬迁到了离长江3公里的岳阳云溪。“这是长江经济带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以来第一个实施搬迁的大型化工企业,为解决‘化工围江’难题作出了示范。”该项目工作人员介绍。

年初,《岳阳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出炉,标志着岳阳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全面发力。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市建立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一园一册”、化工生产企业“一企一册”台账,对长江沿线新增化工企业“一脚踩死”,一律向绿色化工产业园集中。

目前,7家企业列入搬迁改造计划,5家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全市12家工业园区17个片区,都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园区污水达标排放。

重现水清岸绿

岳阳地理位置特殊,怀抱洞庭,湖南境内长江岸线最长的城市,也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城市。

以东风湖为例,其水质的持续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打造,是岳阳水环境治理的缩影。

东风位于岳阳市主城区西北部、洞庭湖沿湖风光带内侧,与洞庭湖仅一堤之隔,曾是城市的调蓄湖、养殖湖和纳污湖,汇集上千个排污口,滋生了大量黑臭水体,是岳阳“有名”的“污水盆”。

年来,通过综合整治,湖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截污、清淤、复绿、退养、严管等举措,东风湖水系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019年,东风湖解决了污水直排问题,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水质稳定在Ⅳ类,实现了湖体健康“呼吸”。

东风湖新区也成为了岳阳市的城市新名片。新建环湖绿道,在沿湖周边设置三级交通体系,并将环绕沿湖绿道及人行道设计成一个景观滨水环,为市民散步、夜跑、休闲娱乐提供了全新的环境。

一个个“岳阳方案”的推出,解决了发展燃眉之急、切肤之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贡献着岳阳智慧,塑造崭新的城市形象。

(记者 李鑫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