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石油和新能源是天生的冤家,新能源产生的意义就是抢石油的饭碗。所以最不喜欢新能源的,应该就是家里有矿的中东土豪。新能源直接威胁着石油的江湖地位,也让中东的石油王国大伤元气。然而有些事就是如此蹊跷,沙特王国打算在自己的地盘建一个新能源车厂,这简直是对自家石油生意的釜底抽薪。】

撰文|陈德军、编辑|禾 子


(资料图)

造新能源车是个很烧钱的行业,而世上最不怕烧钱的恐怕就是中东富豪。现在,中东富豪沙特要下场搞电动车了。据11月3日消息,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 (PIF) 宣布,将要和富士康、宝马合作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 Ceer。这半是沙特的第一个电动汽车品牌。

新能源是石油的替代者,像沙特这样的石油大国,照理说最应该反对新能源汽车。如今反倒积极主动的要建电动车厂,这是图的啥呢?

石油王国为什么钟情电动车

沙特造电动车的举措,确实是很有远见的战略。王储穆罕默德希望,沙特经济可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现产业多样化。

作为石油富国,石油产业收入占沙特政府总收入的75%,出口收入的90%。只要卖点石油,那钱是源源不断的来,所以沙特人生下来就有钱。

难以想象,其实沙特人对石油是又爱又恨的,石油带给沙特人地球天花板级的富裕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超级偏颇的经济形态。国家的命运被绑在了石油上,这显然不够安全。

石油生意并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好做。首先是定价权,多少钱一桶并不是沙特人自己说了算。石油价格受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影响颇大。但凡大国博弈,沙特都要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石油价格的波动,会给沙特带来巨大影响。比如在2014-2016年,国际油价一度从114.81美元/桶狂跌到27.92美元/桶,给沙特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另外,替代风险也越来越近。美国有许多页岩油、里海有许多天然气……,储量都远远超过沙特的石油,这些东西和石油的使用方法差不多,替代起沙特的石油来简单又快捷。

最大的替代者,莫过于风靡全球的新能源。许多国家都明确制定了燃油汽车退市的时间表。汽车是用油大户,其消耗量约占石油总消耗量的24%,一旦汽车转换了能源,石油的市场需求将会大打折扣。

单一的石油产业,让沙特的就业压力山大。目前,沙特石油部门就业人数只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而就业率和犯罪率是反比关系,沙特人口目前正快速增长,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这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沙特的汽车市场是巨大的。沙特总人口为3000万,购买力毋庸置疑。当前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00辆,显然还有很大潜力。因为本土没有车厂,仅2019年,沙特就进口了超过60万辆汽车。在2018年6月,沙特解除了女性开车禁令。2020年一年就增加了300万女性司机。沙特目前65%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他们也会陆续拿到驾照,这又是庞大的潜在客群。

基于此,沙特在2016年4月发布了“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决心做经济转型,具体做法中包含重要的一条:“发展汽车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沙特工业发展和物流计划部门(NIDLP)希望,到2030年本国生产的汽车可以达到20—30万辆。

不经意间,乔布斯给造车梦帮了忙

就算是有钱人,在造车行当也不能为所欲为。沙特王国曾做过多次努力,积极寻找合作,期望可以在沙特本土建立车厂,然而每每事与愿违。

早在2012年,沙特与捷豹路虎草签一项协议,出手就是45亿里亚尔,约合12亿美元,就是想在沙特建个车厂,预期每年生产5万辆路虎,但这一计划未被实施。

2017年,沙特和丰田谈判,希望丰田能在沙特利雅得建厂造车。丰田经过谨慎的调查研究之后,最终拒绝了建厂的提议。

2018-2019年间,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又向美国的造车新势力Lucid Motors抛出橄榄枝,希望在红海港口城市吉达建一座电动汽车工厂,另一个备选厂址是尼尤姆,后来还向Lucid Motors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

Lucid Motors由特斯拉公司前CEO兼创始人谢家鹏和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层温世铭创立于2007年。在拿到沙特的投资后,确实建了座工厂,但厂址却是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沙特因此还是没能获得境内的汽车厂。

这次,有钱的沙特联合了有技术的宝马和有生产线的富士康,决心在沙特创办新能源车厂。

宝马的技术和品牌力毋庸置疑,此前宝马曾经向一些汽车初创公司授权其旧版造车平台。例如越南的VinFast,就曾使用第3代BMW X3和第6代BMW 5系旧平台,开发出两大爆款产品Lux SA2.0 SUV和Lux A2.0轿车,火遍越南。现在,同样的局面很可能会在沙特再现。

在这个鼎足联合当中,富士康将会主要扮演出力干活的角色。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我们将利用富士康的技术专长来支持 Ceer 的愿景,即围绕连接、信息娱乐和自动驾驶等主题打造一系列标志性的电动汽车。”

和丰田这些企业不一样,刚刚入局的富士康也迫切需要有人来支持自己的造车梦,因此和PIF可说是一拍即合。

富士康的造车战略由来已久。很早前,富士康就给汽车做了自己的定义——“iPhone装上四个轮子后的智能电子产品”。其母公司鸿海科技还定下“2025年到2027年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10%的市场份额”的目标。

鸿海和富士康的造车决定,和乔布斯有关,有点蝴蝶效应的意味。

2011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病逝。而后,库克接替乔布斯掌舵苹果,新任掌门改变了苹果在选择供应商上的战略思路,将多元化的运营策略发挥到极致,甚至要求供应商报价降低20%。富士康虽然强烈反对,但理所当然的反对无效。

看来只抱一条大腿还是被动的,所以富士康开始四处寻求更多的代工机会。这些新机会中,汽车代工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0年11月,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科技与美国车企Lordstown签订资产购买协议,鸿海科技以2.3亿美元收购俄亥俄州Lordstown的生产和装配厂。同时,共有约400位Lordstown员工转入鸿海旗下。由此该工厂成为鸿海科技在北美地区第一个电动车制造基地。

2021年鸿海宣称,将力争实现从“劳力密集”向“脑力密集”的转型。特别强调,电动车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同年,和裕隆汽车合资创办了鸿华先进(Foxtron),随后迅速推出Model C原型车、Model E轿车以及Model T电动巴士3款电动车。2022年10月,鸿海在其第三界科技日上,再次带来Foxtron名下的两款新车,SUV Model B和皮卡电动车Model V。

如今有了超级金主的支持,在沙特建厂顺理成章。而新厂的建立对沙特意义非凡,沙特由拥有本土的首个新能源汽车工厂和品牌,将生产轿车和SUV。首款车型预计在2025年上市。金主PIF还表示,Ceer将吸引超过1.5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创造多达3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预计到2034年将为沙特贡献80亿美元的GDP。

有钱人做招商,怎么还这么难

前景很乐观,但过程不容易。看看沙特历次“招商”的失败经历,就能略懂创立新品牌的难度有多大。

丰田等企业宁愿违拗有钱人,也不愿意在沙特建厂,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其中之一便是沙特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了。

沙特人均GDP在2018年就超过了2.3万美元。在有钱人泛滥的地方,到哪去招聘愿意996埋头苦干的壮劳力呢?而价格因素又在汽车市场格外敏感,特斯拉等一众车企都在争先恐后的降价,如果劳动力成本太高,还怎么和这些对手同台竞技。

当然,沙特还可以引进外来的劳动力。沙特目前就有一千多万外来的劳动力,承担着艰苦、低薪的工作,而本地人多会选择舒适的公共事务和零售业。

这就成了一对矛盾,引进廉价的外国劳力,会影响本地人就业,但是不引进的话,就没人愿意干累活。为了提升本地人的就业率,沙特近些年来一直是限制引进外来劳动力的,其结果就是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在这里建厂,招工将是一件麻烦事。

另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是供应链。车厂的选址,自然最喜欢在供应链完善的地方,就近可以完成采购。沙特并没有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连蓄电池、玻璃、车轮都要进口。在这里建厂之后,将不得不远隔重洋寻找配件。

根据丰田在2017年签署的一份协议,他们曾对在沙特制造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项目进行过可行性研究,研究的结果使丰田做出了放弃的决定。其结论是,“除非获得50%的政府补贴,生产成本才能与其他国家相当。即便如此,也不确定有利可图。”

除了劳动力和供应链这两大难题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比如缺乏关税的保护,包括沙特在内的海合会关税联盟,只对进口汽车征收5%的关税,这对本土的新创品牌没什么保护力。

而且配套设置不完善,利雅得在2020年才建立了第一个商业充电站。

在沙特,汽油的价格太便宜了,人们没理由弃油从电。

另外,沙特用车环境之恶劣全球领先。除了天然的高温、沙尘之外,富豪玩家的驾驶习惯也对汽车品质提出了高水准的要求,这对新创办的企业是严峻的考验。

在政策层面,其他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同为石油大国的挪威,政府为了发展电动汽车,故意提高了汽油单价,90号汽油每升合人民币12.3元。在提高汽油利润的同时,刺激了电动车的发展。邻居的政策,也比沙特的更有竞争力。同属海湾国家,阿联酋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100%电动化。迪拜则已经建好了200个充电站。

虽然遭遇过挫折,前路也必有坎坷,但有钱终归好办事,以超级富豪的财力和决心,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迎刃而解。几年之后,沙特将在全球新能源造车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样,以钱为后盾,沙特经济转型的目标也不算多难实现。

点评

沙特王国居安思维,制定的转型战略无疑是明智的。其面临的问题,基本都可以靠钱来解决,凭借“有钱”这张好牌,沙特人的好日子还会继续。而在内卷严重的新能源领域,超级富豪的入局,将会让竞争更为惨烈,其其新思维或许会给新能源车型带来新的方向。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