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23上海国际车展,能够非常确定一件事:中国车市已经正式进入到新能源时代,随着电动化转型浪潮的愈演愈烈,传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而上周,根据乘联会的预估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或达到60万辆,同比暴增114%,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或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43%。
一时间,不得不承认,该细分市场真真切切迎来了绚烂绽放。
【资料图】
殊不知,北京时间5月9日,乘联会正式公布了终端成绩单。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115.6%,环比下降1.7%。今年以来累计批发达到210.8万辆,同比增长43.0%。
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达到52.7万辆,同比增长85.6%,环比下降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达到184.3万辆,同比增长36.0%。
与此同时,4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33.9%,较2022年4月28%的渗透率提升5.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9.5%。
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2.3%,较去年同期25.7%的渗透率提升6.6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6.5%。
至此,就整体来说,基本与乘联会的预估趋近,可批发与零售销量环比均出现下滑,还是印证了一定隐忧的存在。
也恰恰因为这样,如今天文章标题所言,切记:“盛世当前,切勿自嗨。”为了今后更大的绽放,理应少一点心浮气躁,多一点脚踏实地。
仗需要一场场的打
本段开篇,想要继续搬出乘联会所公布的两组表格。首当其冲的便是4月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
从中可以看出, 比亚迪秦( 参数丨 图片)、比亚迪 海豚分别凭借42,647辆、29,961辆的表现,已经实现对于前两位的霸占。
身后,日产 轩逸、大众 朗逸、本田 雅阁、丰田 凯美瑞、大众 速腾等等燃油车时代曾经的霸主,全部被斩落马下。
与之类似,4月SUV零售销量排行榜中, 比亚迪宋、 比亚迪元PLUS、特斯拉 Model Y、埃安 Aion Y,同样分别以33,007辆、28,931辆、26,760辆、21,065辆的表现,实现了对于前四位的霸占。
身后, 长安CS75、 哈弗H6、丰田RAV4、 奥迪Q5L、 宝马X3等等燃油车时代曾经的霸主,也被逐一斩落马下。
反观4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比亚迪继续毫无悬念的夺得冠军,并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踩在脚下。
事已至此,不禁感叹,如果说早几年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结构更像是呈现“哑铃状”分布,10万元以下与30万元以上,电动化的攻势更为猛烈,那么自2023年开始“腰部”也在变得愈发丰满。
更简单来说,燃油车固守的10-30万元腹地,已然遭遇到了新能源车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与发力,类似的溃败只会越来越大。
另外,随着比亚迪、特斯拉包括更多自主品牌的异军突起,文章开篇提及的观点,无疑正在逐渐应验。
只不过,冷静下来思考,截至目前就整个大盘而言,传统燃油车虽然正在慢慢走向没落,但“瘦死骆驼比马大”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懂。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必须承认的是,新能源车想要实现彻底的革命,俨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直白来讲,仗需要一场场的打。
况且,不要忘记,那些转身乏力的合资品牌,哪是什么所谓的“病猫”,足够深厚的底蕴,仍然保证了其在华的战斗力。因此,说赢还为时尚早。
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平心而论,看过几张零售销量排行榜单,除了能够发现新能源车想要实现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彻底革命,还有很艰巨的一段路要走,剩下的便是比亚迪与特斯拉两位“大魔王”的疯狂内卷,几乎所有的“爆款”都是它们孵化的。
由此望向更深处,如同之前文章屡次提及的,“价格战,价格战,还是价格战。”最近,可能是弥漫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最震耳欲聋的关键词。至于起因,还要从年初特斯拉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聊起。
即便这家美国车企深知会遭到老车主大面积的维权,深知会让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深知会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却依旧把 Model 3与Model Y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与25.99万元的在华历史最低价。
很快,作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开始做出响应与反击。依托在售产品矩阵,一款款“2023冠军版”车型如下饺子一样的推出,想要“以价换量”的野心同样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当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深知得益于足够雄厚的家底与储备,二者完全有资本去祭出如此攻势。但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而言,生存环境却极速恶化。
除了被迫加入“价格战”,厮杀的头破血流,甚至亏本卖车维系销量,还打破了原有的发展节奏,叫苦声连连,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而此刻的局面,像极了老大、老二打架,诸多老三纷纷遭殃。
进而转换视角,阐述以上内容的根本目的,想要证明的还是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绽放,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的良性与健康,也没有迎来所谓的“百花齐放”。反之,大部分的资源与份额,均集中在了比亚迪与特斯拉手中,剩下的品牌仍在乱战。
十分讽刺的是,按照乘联会的说法,五一假期特斯拉的突然涨价,是一件令中国新能源市场回归理性的好事,有利于改善潜客的观望情绪。但在我看来,结合这家美国车企的一贯操作,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换言之,2023年剩余的日子,所有人万万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更决绝的收割,领跑者只会更加丧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