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7月27日报道 频繁的价格战和竞相追赶的技术“内卷”,让2023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在一片“卷”声中艰辛收官。
伴随“内卷”而来的,还有合资车企在电动化时代的“困境”,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稳步增长。
而突破桎梏,往往需要“猛药”。7月26日晚,大众集团重磅宣布电动化领域的两项战略合作。
(资料图片)
其中之一是,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将共同研发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智能网联汽车(ICV)。
同时,大众集团约7亿美元增资小鹏汽车,收购其约4.99%股权,并获得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消息一出,业界沸腾。
全球传统车企巨头入股联姻国内新造车势力,中国本土车企反向技术输出,让这一重磅消息的官宣,赚足话题热度。
这项8个月前就开始洽谈的合作,会用什么研发平台,双方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包括销售渠道、售后等合作,会不会与大众汽车旗下MEB、PPE和SSP等平台形成竞争关系?大众集团和小鹏汽车向外界披露更多合作细节,我们也提取了几个关键性信息。
关键一:大众和小鹏的合作车型,是否基于小鹏汽车平台研发?双方在技术和利润方面怎么分配?
根据最新披露信息,双方共同研发的两款B级电动车,将基于小鹏汽车G9(参数丨图片)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打造,预计2026年投产。
同时,双方也规划在新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方面进一步合作。
大众汽车将基于其在质量、规模化、电池技术的能力,进行零部件共享,补足小鹏汽车在供应链领域的“弱势”。换句话说,零部件的共享,有益于双方合作车型在采购等领域实现规模效益,高度的本土化也将助于改善成本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在下午小鹏汽车与投资人沟通会中,小鹏汽车表示,大众汽车对成本控制和优化能力更好,全球采购的通用零部件成本较低,双方将共同研发底盘。
会议中小鹏汽车透露,在2024年到2025年,小鹏汽车将收到大众汽车支付的技术服务费,具体收益和2026年投产的新车销售规模成正比。
关键二:在2026年两款车型上市前,大众汽车还需要和小鹏推进哪些事情,除了车型研发,是否包括销售渠道、售后等事项?
大众集团多番强调,双方致力于长期的、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
“两款合作开发的新车型,会在市场上销售至少5至7年的时间,我们合作也不会短于这个周期。我们也希望在采购等其他方面取得协同。”
此外,双方也将探讨下一代平台、架构方面的合作,通过模组、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发掘更多协同潜力。
这其中,坐落安徽合肥投资10亿欧元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一极。该公司将与小鹏汽车共同研发,同时也是大众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而安徽合肥,已经汇集了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全新新能源汽车工厂、年产能15万套电池系统的零部件工厂、一家销售服务公司,以及40家供应商等。
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的合作,是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积极本土化合作的又一“注脚”,也是“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可以预见,在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争夺赛”中,安徽也将是大众集团在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的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大众集团表示,“在最初阶段,我们还不能告诉大家更多合作的细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双方都在致力于实现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
关键三:两项合作,未来会不会和MEB平台、PPE平台产品形成竞争关系?
根据规划,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侧重高端市场,大众品牌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侧重于B级电动汽车市场。
大众集团也强调,新车型与现有车型是补充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此前,大众在中国造就了多款燃油B级车销量王者,如迈腾、帕萨特、揽巡、途昂等。大众希望将这种销量势头也带到电动车时代。
按照大众集团的说法,大众基于MEB、PPE、SSP平台有清晰的产品路线图,这些平台仍然是大众未来技术发展支柱。
根据规划,基于MEB平台开发的ID.7即将上市,除了中控屏和信息娱乐系统的本土化研发,大众汽车还将推出ID. Mate智能管家,提供更便捷的语音识别体验。
在集合了小鹏汽车、地平线、中科创达、国轩高科等合作伙伴后,2030年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在中国将推出至少30款纯电动汽车。
关键四:大众集团看中小鹏汽车什么技术实力?具体合作商谈过程是怎样的?
大众汽车将双方合作看作是“强强联合”。小鹏汽车在电动车平台、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等方面的技术先进性,吸引了大众集团。而大众汽车则在工程、质量、项目落实,还有生产制造方面拥有优势。
聚焦小鹏G9,其基于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打造,配备XPILOT 4.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并搭载小鹏XNGP,也是国内首个量产的800V SiC超快充平台车型。根据小鹏汽车此前的规划,预计明年便可在自动驾驶Bom(物料清单)成本方面下降50%。
根据大众集团的说法,8个月前双方开始沟通,而共赢是两方谈判的前提。大众希望开发两款新车型,通过战略合作,双方都希望在模组、零部件采购方面产生协同效应。此外,7亿美元的增资,也让双方合作有了更加稳定的保障。
关键五:本次合作是不是仅限于大众品牌,机遇和挑战如何?
协议显示,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只聚焦大众品牌,目前还不会扩展到集团旗下其他品牌的计划。
而真金白银的大笔投资,一方面可以让大众集团近距离了解国内新造车势力企业的内部发展逻辑,也能补足大众汽车在华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软件“短板”,更加深入地融入中国的生态系统。
之于小鹏汽车而言,全球车企巨头的青睐,也会为小鹏汽车带来技术和资本双“背书”。在并不好过的2023年,大众集团为小鹏带来了巨额资金,为技术变现提升毛利率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也或能一定程度补足其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话语权弱势。
美股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40%的股价,已经一定程度给出了资本市场的反馈。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双方合作的挑战。
双方迥然不同的行事风格和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出火花,但也容易陷入谈判和沟通困局。
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车企巨头,德国最大的企业,大众集团运行80余年自有一套健全严谨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流程。
而自带互联网基因的小鹏汽车,扁平化的管理风格更像一家科技公司,是有机会“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新造车势力代表。根据何小鹏此前自述,从今年2月开始,小鹏汽车所有造型设计团队,研发、生产、供应链团队和组织管理、流程制度团队,都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双方在紧密融合、联合研发的过程中,如何做到1+1>2仍然挑战重重,三年时间不短,波云诡谲的中国车市还有很多未知,但这仍是外资企业和中国本土车企新合作模式的崭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