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都是靠熟客生意,如今直播带货能把村里的好茶叶卖给更多人。”黄芳芳的一席话,道出了茶农商户的心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今,西湖区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服务深入村民生活,数字产业助力茶乡共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区32个行政村已通过数字乡村验收,实现数字乡村全覆盖。
数字乡村建在村民心坎上
数字乡村建设,涉及数字产业、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等指标。“为了能让数字化建设真正为乡村服务,在具体数字化场景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跟着村民的需求走。”西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在桐坞村,就建起了专为茶农和艺术家服务的直播间,绿色幕布、专用灯具,配备电脑和手机支架,还摆放着绿植以及泡茶用具,氛围感十足。
作为这里的“常客”,黄芳芳的直播间不仅卖茶,更能品茶聊茶,成了推广茶文化的平台。最近,她还想把茶叶和茶具结合在一起直播销售。
在双浦镇湖埠村,乡村经济同样在向数字化探索,茶农、茶企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进行售卖,民宿、农家乐纷纷上线网上平台。今年以来,村里已开展电商培训2次,共计培训60余人。
接下来,数字乡村建设还有更多尝试,例如开建电商服务点,打造直播带货的“网红”村民,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数字科技“点亮”乡村生活
“这手表真不错,不仅可以看跑了哪些路,还能测心率和血压。”77岁的郑大伯平时喜欢晨跑,最近他经常戴着村里发的手表跑步。这块手表,是长埭村为全村70岁以上的150位老人发放的“养老”手表,可以测量老人的血压、心率、体温、血氧等情况,并通过智能大数据算法,对风险异常进行提醒和预警,同步到监护人的后台软件上。
背靠茶山,桐坞村村里一座黄蓝相间的篮球场格外吸引眼球。如今,篮球场装上了比赛级的智慧摄像头,村民可以通过“桐富云”平台观看比赛直播;球场外设有智能储物柜,扫脸录入便可存储物品;一旁的智慧垃圾桶则被录入了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监管平台,打造绿色宜居的环境。
今后,像这样科技感十足的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还将不断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正在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数字体验。
乡村治理实现一键加“数”
手绘导览图、实时测温器、语音播报系统……长埭村村口的数字公交站台,不仅能发布公交实时数据、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还绘制了长埭村的专属导览图,可以显示长埭村的景点位置,供游客查看。
双浦镇三阳村则使用“优户通”平台作为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将村内人口情况、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数据集成一屏展示,实现全村态势实时感知,紧急问题实时响应,村域治理可视可控。
此外,“优户通”系统内还囊括了村民房屋信息,村内行政区划图,辖区村民基础信息,退休人员、辖区企业、设备、车辆信息等各类内容,管理人员打开相应的“驾驶舱”便可清晰直观地看到村里的情况。
接下来,西湖区将谋划推进一批有西湖辨识度的乡村特色应用,努力让改革惠民更加有感,改革赋能更加有效。
(记者 黄冉 项捷 西湖微融圈 卢熙润 李林峰 章杭 陈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