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差点就‘入坑’了。”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1月2日,她收到一条积分即将到期的短信,告诉她需尽快打开链接兑换商品,否则积分就会在1月3日清零。她以为是移动手机号的积分,想着以前也兑换过话费,就打开链接看看。但在选完商品、填好地址之后,准备付差价之前,李女士觉得有必要跟10086客服核实一下商品的原价,一核实才知道该活动并非官方活动。

(据北青网)

貌似积分兑换的福利,实为坑骗消费者的陷阱。一些经营者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用手机话费积分限期兑换、过期清零的“忽悠术”来给消费者制造积分兑换的紧迫感,诱导消费者进入所谓的积分商城,并用大比例的“打折优惠”来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积分“兑换欲”。然而,在这样的山寨积分兑换中,消费者兑换到的很可能是虚假打折商品、质次价高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库存积压商品,不仅得不到实惠,反而会被经营者“薅羊毛”“割韭菜”。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山寨的电信运营商骗到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会通过出售、泄露、广告营销、不法使用等方式进一步侵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安宁权等权益,有些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工具。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会扰乱市场秩序,妨碍公平竞争,不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抹黑被仿冒的电信运营商的名誉、形象,侵犯其合法权益。

对于山寨积分兑换,一定要严防严治。电信服务经营者应通过“大数据+人工”的方式加强对积分兑换类短信、号段的监测核实,发现冒充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发送积分兑换短信或涉诈异常信息的行为,及时采取屏蔽、拦截、断链等措施,实时动态封堵,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启动全链条深层治理。主流运营商应联合网络平台对各类积分兑换商城进行排查,对官方兑换商城进行标记,对仿冒的兑换商城进行揭露,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仿冒、售假等违法行为,该处罚处罚,该责改责改,该曝光曝光,该拉“黑”拉“黑”,让违法经营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此外,消费者也应在收到积分兑换类短信时擦亮眼睛,多长个心眼儿,多一分理性和谨慎,少一分轻信盲从,可以通过官方渠道积极对比、核实有关信息,规避侵权陷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