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详细讲解制作工艺。

同学们参观葡萄园。

同学们尝试磨豆浆。 本组摄影 朱怡


(资料图)

4天,收了麦子,种了玉米,磨了豆浆,做了花卷……来自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的“务农娃”们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研学基地推开了农耕文化的大门,体验了“力尽不知热”的疲惫,感受了“拾此充饥肠”的酸楚,更体味到“麦秋知有望,民之乐,乐无涯”的欢欣。

翻开同学们的劳动实践手册,他们这样记录着“务农”的点点滴滴——

在这里,路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垄台是自己一锹一锹地修,种子是自己一粒一粒地撒……四天三夜,我们真正体验了有付出就有收获;

看着小小的面团经过我们的双手变成了热气腾腾的花卷,真是太开心了。只有真正参与了劳动,才理解了父母平时的辛苦;

短暂的劳动学习生活,让我们懂得了农民伯伯耕作的辛劳,同时也为祖国新农村的变化和发展而感到欣喜……

这就是长春外国语学校组织的劳动研学实践,带领同学们探知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求索亲身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求索的年纪 充满好奇与渴望

日前,陈家店村研学基地迎来了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的“务农娃”。虽然都是新手,在来之前却也做足了准备。

学校专门邀请吉林农业大学徐惠风教授简要讲解农业知识,课程中既有农业发展历程、生产技术、农具的识别和使用等科普知识,也有备垄、播种、填土、浇水、除草等农耕实践操作,让同学们真正体验一下“务农”生活。

实践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学校和研学基地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课,有收割小麦、种植玉米、培植黑豆苗,还有研磨豆浆、制作花卷、“埋锅造饭”等。看,迎着初升的朝阳,同学们这就向着麦田出发了。

麦田金黄摇曳,包裹成熟的喜悦。了解收麦的要领后,同学们跃跃欲试,并展开了一场收麦子大赛。拔下小麦,成捆绑好,不但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渐渐地,黑土地褪去金黄纱衣。看着眼前整齐摆放着8个一人高的麦垛,张鑫锐同学兴奋欢呼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我们小时候学的诗,当我收麦子的时候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以后我会加倍珍惜粮食。”

在丰富的“农耕体验”活动中,同学们亲自参与种植,懂得了黑土地的生生不息,感受劳动的快乐;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南树北种、无土栽培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锄头、镐、镰刀等农具的使用方法。

看着满脸挂着笑容的学生们,学校学生处主任李钟琦感慨道,对于学生而言,成长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开阔眼界、提升实践能力的过程,“我们连续多年利用暑假时间,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各种研学课程,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和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热烈的青春 承载梦想与希冀

“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亲身实践,我才知道,原来农活里有这么多学问。”赵甫桥同学一边轻轻推着小石磨,一边和同学们分享心情,平时在家经常喝豆浆,却不知道磨出一碗味道纯正的豆浆,不仅要掌握好水的比例、转动石磨的速度,还得经过过滤,掌握好火候,那么多道工序,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在这堂实践课上,同学们走进了传统豆腐作坊,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传统豆腐制作技艺主要包括豆浆制备、凝固、压制等环节,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凝固,也就是豆浆凝固成豆腐的过程。”随着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一步步操作着,虽然没有熟稔的技能制作成品豆腐,但却磨出了原汁原味的豆浆。

了解豆制品制作流程,熟悉泡豆、磨制、过滤等流程后,空气中溢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感叹道:“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我们必定用心用力保护与传承。”

能体验如此丰富的农耕生活让同学们兴奋不已,这也是陈家店村研学基地的初衷。“近年来,我们一直全力打造大、中、小学生和幼儿研学基地,设计了生态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采摘园、DIY工坊等研学项目。”研学基地负责人李冰茹介绍,基地建立了一支40人的专兼职研学师资队伍,开发了劳动教育、传统文化、自然科学教育等“十大主题”课程,今年上半年已经服务1.2万余人次,“我们希望作为学校教育的延展与补充,提供生动载体,引导学生们拓宽视野,勤于实践,用双手双脚丈量世界的广阔。”

快乐的成长 孕育蜕变与未来

在研学活动的最后阶段,同学们学会了“埋锅造饭”。认真听过讲解后,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用砖头垒起火灶,有的捡拾干燥的木条,有的清洗铁锅和食材……有序的忙碌过后,火燃起来了,同学们把玉米整齐地码进锅里,不时添加木柴,掀开锅盖查看,香甜的味道弥漫开来。30分钟后,吴佳春同学品尝到了自己亲手煮的玉米,“我们不仅学习实践了生存技巧,体验到了野外制炊的乐趣,更明白了团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4天的劳动实践让同学们暂时抛却了繁重紧张的课业,走进广阔的自然天地,体验农业劳作,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崭新面貌,体会劳动的艰辛不易和收获后的愉悦满足,小小的心中种下了热爱躬行劳动的种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李钟琦说,在这里,没有分数的高低,没有能力的强弱,锻炼的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勤勤恳恳的本领素养,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实践,真正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哲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