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2月1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好莱坞戒不掉枪 比尔·戴维斯是一名好莱坞枪械师,他的工作是教电影明星如何正确使用枪支。有些人学得很快,比如汤姆·克鲁斯在拍摄电影《借刀杀人》中的表现就给戴维斯留下深刻印象,但有的人确实需要更多指导。不过,有时讲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据戴维斯说,有一个演员曾在四部不同电影的拍摄现场意外地(且心不在焉地)向他开了四次枪。最后,他开始穿上厚厚的合成纤维护甲。
像戴维斯这样的枪械师能做到的“最好”是什么?这个问题最近很受关注。去年10月,西部片《铁锈》的摄影师哈利娜·哈钦斯在片场中弹身亡的事件震动好莱坞。这与1993年发生的另一起悲剧太相似了。当时,演员李国豪在《乌鸦》片场死于道具枪中射出的实弹。谈到拍摄现场的枪支安全,有大量的规则和最佳做法。人们通常认为,如果枪械师尽职,每个人都遵循指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从戴维斯的经历来看,现场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哈钦斯事件”后,许多导演、制片人和名人开始呼吁加强枪支安全措施。美国加州一名议员提出议案,要求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禁止使用实弹和能够发射实弹的枪支”。但随后几个月里,这股势头缓了下来。议员收回提案,称应该继续允许真枪,包括那些发射空包弹的枪支,在一些场景中使用。曾公开承诺限制片场枪支使用的电影人士也沉默了。
在《乌鸦:电影背后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布里奇特·拜斯看来,“哈钦斯事件”的演变与当年“乌鸦事件”如出一辙:调查开启,法律斗争开始,知名人士呼吁制定更严格的规则,防止悲剧重演,但没有任何变化足以保证未来的片场更安全。逐渐消失的声音不仅证明即使生命受到威胁,在电影电视行业进行重大改革也极其困难,同时它提醒我们,尽管好莱坞是世界最大的电影娱乐生产者,但它最终是美国价值观的反映。
在这个全副武装的国家,人们对枪支习以为常。对枪的熟悉感延伸到好莱坞片场。在那里,枪支往往不被当一回事。毕竟,枪支被认为是美国身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也是美国影视节目长期以来宣扬的观点。《枪炮正义:美国西部片和法律中的枪支暴力文化》一书的作者贾斯汀·乔伊斯表示,西部片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它们将枪支作为解决法律体系无法处理的冲突的一种方法。电影中的主人公开枪并结束某个恶棍的生命,“有助于让美国观众相信,个人有能力解决问题。无论你是否拥有枪支,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强调个人的力量,而枪支就是这样的一个象征”。
枪战戏并没有被好莱坞当作直接威胁;相反,它被视为娱乐的一个基本部分。几十年来,好莱坞了解枪支暴力的吸引力,并进一步美化了它。从1985年到2015年,PG-13级(13岁以下儿童须在家长指导下观看)电影中的枪战场景几乎增加了两倍。戴维斯表示,枪支本身可能并不吸引观众,但枪战戏肯定会吸引他们。
在哈钦斯死后,电影拍摄时可能确实会加强枪支培训和安全教育。但拜斯认为,这不会改变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只要你在电影中使用真枪,就会有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好莱坞可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再拍一遍也没什么大不了。(作者雪莉·李,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