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2022年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营商环境逐步变好、企业互助平台完善、所在行业前景宽阔等,成为京津冀区域民营企业2023年信心坚定的主要支撑因素。
据了解,该报告是在对京津冀地区的2076家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出台,涵盖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生物医药、医药器械及设备、教育产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采矿业、建筑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住宿餐饮业、化学原料、石油石化、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等27个行业。其中天津企业占比53%,北京企业占比25%,河北企业占比22%;技术密集型企业874家(占比42%),资金密集型企业546家(占比26%),劳动密集型656家(占比32%)。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走深走实,三地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前景让民营企业对2023年发展充满信心。调查发现,样本企业中,经营状况好的企业782家,占比37.66%。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885家,占比42.63%。782家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中,选择“减税降费政策好”(占比43%)、“制度成本降低”(占比39%)、“企业信用成本降低”(占比38%)、“政务办理效率高”(占比37%)等占比相对较高,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近期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明显。
虽然企业2022年经营状况稍好,对未来信心坚定,但经营压力还是比较明显。59%的企业表示“有压力”,表示“一般”的占27%,表示“无压力”只有14%。
202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减税减费等诸多纾困政策,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对当前惠企政策有所知晓,并对“减税降费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评价较高。但也有少数受访企业表示,“申请手续繁琐”“政策公布渠道少”“政策申报成本高”等是造成受访企业对惠企政策不关心的主要影响因素。
样本企业中,1107家在天津开展生产经营,其中本地企业706家,占64%,招商引资来津198家,占18%,跟随产业链来津122家,占11%。整体来看,对天津生产经营表示“满意”的企业591家,占53%,认为“一般”的365家,占33%。
2076家受访企业中,有880家企业(占比42%)明确在未来有继续投资意愿,42%的具有投资意愿的企业主要聚焦在“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专业教育”等行业。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协同水平逐步提高,在数字化发展,生物医疗及医疗器械、高端服务业方面加大投资和各产业间协同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42%的企业具有投资意愿的重要原因是“财税政策”“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市场空间”等因素。
参与调查研究的专家们建议,为提升对京津冀地区民营企业的政务服务能力,应从京津冀整体性角度推进三地政务服务协同进程,加快三地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构建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小组,提升协同效率;应紧抓数字化转型窗口期红利,帮助企业提高数字化水平,协助民营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发展,并进一步在通关便利化、结汇便利化和退税便利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减轻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助推中小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的复苏与重振;应确保助企政策及时完善与落实,要积极利用政策迭代契机,回顾并评估近期出台若干扶持政策,阶段性惠企政策应及时落地、加快执行,坚持强化事中监管、事后评估,针对惠企政策执行情况做好各项政策落实的跟踪审计,实施环节动态管理,提高政策执行实效。同时要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保证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性和享受政策便捷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让惠企政策在稳定的环境中尽显其效,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2022年京津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研究报告》由京津冀三省市的民建市委会、省委会与鼎泰丰民营经济开发有限公司鼎泰丰书院民营经济课题组共同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天津社科院、天津财经大学、鼎泰丰书院专家学者编写而成。(记者 吴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