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了解到,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周边红沿河镇核能供热建设正全面铺开,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按计划,近期红沿河镇居民就能率先用上核能供热。

近年来,国内多个核电站开启供暖实践,为能源保供及节能降碳作出贡献。从山东海阳核电供热项目到秦山核电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加之今冬要开启供热的红沿河核能供热示范项目,我国核能供热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核能供热技术研发多点开花,清洁绿色的核能供热或将成为未来支撑我国供热缺口的重要选择。但业内专家同时指出,核能供热当前面临着相关标准缺失及经济性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相关资料图)

■核能供热从示范走向商用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核能供热目前已实现从试验到示范、再到商用的突破。

2017年,中核集团发布其自主研发的“燕龙”池式低温供热堆,可用于实现区域供热。作为池式低温供热堆“演示验证-示范工程-商业推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燕龙”池式低温供热堆于当年11月28日实现安全供热满168小时。

之后,在海阳核电1号机组商运的2018年,山东核电在国内率先启动大型压水堆热电联产研究与实践。在2019年投运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山东核电又于2021年投运“暖核一号”海阳核能供热工程二期项目,实现了国内商用核能供热的“零突破”。目前,海阳核能供热三期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计划2023年供暖季前投运,届时核能供热可达青岛、烟台、威海地区。

此外,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秦山核电核能供热也完成首个供暖季供暖。运行过程中持续安全稳定供热100天,为嘉兴市海盐县首批4000家居民供热,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后,项目可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的供暖需求。

今年3月,红沿河核电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目前,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全面投产,在运总装机达到670万千瓦,今冬计划供暖面积达24.24万平方米。

■不同技术路线筹谋落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成昆向记者介绍,在大型堆方面,目前我国的核能供热技术主要是大型压水堆,多用于支撑化工行业的热源及汽源;在小型堆方面,技术方案主要有中核集团的“燕龙”池式供热堆和ACP100模块化小堆、国家电投的和美一号和HAPPY微压供热堆,以及清华大学研发的NHR200-II低温供热堆等,多用于区域、居民供热。

在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供热方面,以海阳核电为例,记者此前了解到,其供热原理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之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介质的交换,避免了水或其他媒介接触核物质受到放射性污染,确保了供热安全可靠。

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暖核一号”450万平方米项目投运后,海阳居民住宅取暖费每建筑平米较往年下调1元钱。截至2021-2022年供暖季,“暖核一号”45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项目已累计供热134万GJ,相当于节约原煤7.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

小型堆方面,“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原理是将反应堆堆芯放置在一个常压水池的深处,利用水层的静压力提高堆芯出口水温以满足供热要求。热量通过两级交换传递给供热回路,再通过热网将热量输送给用户。

核电行业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以一座400MW池式常压低温核能供热堆为例,可实现为2000万平方米的面积提供基础供暖负荷,而若想实现同等供暖面积的燃煤锅炉年耗煤为32万吨。由此折算,每个供暖季一座池式堆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6000吨、烟尘减排3200吨、氮氧化物2000吨、灰渣5万吨。

■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根据住建部此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截至2021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06.0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30%。“目前用于供暖的主要能源仍以燃煤为主,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1%。根据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到2035年,综合考虑存量热源替代市场和新增容量市场,并排除现有大型热电机组或者其他清洁能源能够提供的供热能力,我国将仍有6.7万兆瓦的供热服务缺口。因此,基于核电的安全、清洁等特性,核能供热前景十分广阔。”赵成昆指出。

但同时,也有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当前在核能的“非电”应用领域仍面临着政策和技术的挑战。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副会长田力指出,目前核能应用还未纳入碳指标交易体系,核电的低碳优势在碳交易市场无法得到体现和收益。“此外,核能供热小堆与内陆核电的区别也未能在更高层面得到了解和认同,导致一些内陆核能供热项目审批存在困难。”

对此,赵成昆建议,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促进和规范核能供热堆尤其是小堆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研究制定。“应从安全要求、使用标准、应急要求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结合小堆特点和应用领域,从政府层面主导,否则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此外,还应加强政府的协调和指导,避免同类项目重复开发,尽量节约资源,提高开发效率。

在经济性方面,赵成昆指出,小堆应努力简化系统,向标准化、批量化方向发展,以提升经济性。另外,机组在发电的同时供汽和供热,会影响调峰能力,这就需要设计优化,使反应堆具有更好的调峰能力。“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机组的热电联产,兼顾发电供热,并按需求进行调节,同时提高核能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原标题:沿海三省实践示范 多种技术推进落地 核能供热队伍进一步壮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