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电煤消费淡季、日耗不高、电厂存煤高企、各中转港口库存居高不下,以及进口煤持续到货的情况下,环渤海港口市场煤价在相对中位窄幅波动。在发运成本支撑以及迎峰度夏预期下,贸易商不愿低价出货;但下游终端不愿高价采购,市场成交僵持。

本周,随着气温加快回升,电煤日耗增加,可用天数有所回落,环渤海港口煤价止跌趋稳,产地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调,但受电厂高库存压制,预计煤价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临近夏季,市场利多因素出现,首先,环渤海港口场地垛位紧张,加之发运下水煤倒挂,贸易商发运积极性偏低,环渤海港口堆存的市场煤并不多。其次,西南地区水电出力依旧偏弱,三峡出库流量仍低于往年同期,火电依然有支撑。再次,据天气预报,今夏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重庆、四川及两湖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区域性干旱天气,影响水电发力。预计迎峰度夏期间,我国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电煤消耗加快,部分中小电厂需要增加存煤数量。

诸多市场利空因素影响,煤价反弹幅度有限。首先,沿海电厂日耗增长缓慢,且库存保持高位。截至目前,沿海八省终端电厂日耗推高至180万吨,但电厂库存仍在3400万吨的高位。大秦线恢复运输后,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升至2950万吨。港口通过合理提报接车菜单,控制滞销煤种进港,增加有效库存。其次,进口煤依然保持高位。前期招标的进口煤在本月中下旬陆续到岸,且随着印尼斋月结束,印尼煤、澳煤、俄煤继续大规模进入沿海市场。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进口煤高达1.42亿吨,同比去年增加88.8%。五月份,部分前期预订的进口煤陆续到货。再次,需求并未完全发力。目前,化工、水泥等非电终端有效开工率不足,非电行业不急于采购,部分水泥厂集体停产;而社会各环节库存高位,且在中长协用户拉运支撑下,电厂拉运积极性也受影响。

经济走势实际上已出现拐点,火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保障,预计今年用电需求将同比增加6%到8%,动力煤需求有望继续增加。随着天气转热,全国高温天气导致居民用电量和电厂日耗增加,对煤炭需求有一定拉动作用。下游用户要为迎峰度夏做准备,部分中小电厂要增加市场煤采购,补充库存。环渤海港口询货客户将增多,将促使港口煤价出现小幅反弹,但受港口和电厂高库存制约,煤价反弹幅度有限。

(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