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特点有什么?藏戏面具有什么特点?

藏戏的特点是戴面具、没有舞台、表演时间长。藏戏的舞台很简单,可以说没有固定的舞台,剧情上主要靠解说和艺人说唱,开头和结尾都没有固定的形式。演出时间也长,每场戏可以持续三五天甚至更长。

藏戏面具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最悠久的白面具,二是比白面具晚的蓝面具,三是主剧中人物所戴的面具,包括红、绿、黄、黑、半白半黑、鬼怪、动物等面具。藏戏面具使用的颜色有白、蓝、黄、红、黑、绿等。颜色的应用和颜色含义的解释都与宗教有关。

藏戏面具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代表性的有白面具、蓝面具和松赞干布面具、半黑半白面具。

白面具:藏戏的代表面具。它由白色山羊皮制成,面部扁平,口眼凹陷,白眉白须,鼻子突出,由山羊毛制成白发。白发表示长寿,白色面具刻画了一个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吉祥的老人。他的额头上画着或镶嵌着太阳和月亮的标志,一方面是装饰品,另一方面象征着智慧和福泽,因为日月微记在佛经中是幸福、智慧和财富的象征。并且白且长的虬髯,是男性美的象征。耳朵上有一个螺制耳环,汤东杰布经常戴着,来纪念汤东杰布。

蓝面具,是由白面具发展而来,贴着蓝色的缎子,装饰着金花。这个面具是温巴在开场上戴的。温巴就是渔民或猎人,整天在太阳下工作,他们的脸被太阳晒黑了,为湖水映蓝,所以他们使用蓝色的面具。

半黑半白面具:角色面具有特定的含义,半黑半白代表阴险、狡诈、口是心非。面具是用皮革或布做的,是平的。嘴巴、眼睛、眉毛、鼻子都是平板面具,右边是白色,左边是黑色。

藏戏的特点,进入19世纪,特别是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势力以贸易、传教、探险、朝圣、旅游等名义入侵西藏,并多次武力占领西藏之后。西藏社会动荡不安,农奴主的统治为此加强,为了维护政教合一的统治,他们还加强了对藏戏职业、半职业剧团的管理,严格控制演出和剧目,并规定藏戏要上演菩萨大师劝恶扬善的故事。对于演出,不仅对演出曲目有规定,对对唱、念、表演、舞蹈也有规定,藏戏的发展也就进入了漫长的停滞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