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身体的“司令部”,有些人认为“老糊涂”是大脑自然衰老的结果,人老了记忆力差这是常事,没必要重视。但其实这是误区,偷走记忆的可能不是岁月,而是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病。

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主题为“知彼知己·早诊早智”。一年一度的“2021脑健康月公益宣教活动”线上拉开帷幕。今年公益宣教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除专家科普讲座、研讨会外,沪上多家医院记忆门诊等医师撰写痴呆及认知障碍科普文章,分别从识别、诊治、预防、护理等多角度入手,以唤起公众对痴呆及认知障碍的关注,普及认知障碍防治知识。

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然而很多人甚至是部分医师到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仍存在大量误区,导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

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据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翔认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可以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一旦发病,目前还无法阻止其进程,一旦被诊断为痴呆,很多人就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其实,卒中后引起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占痴呆的很大比例,而卒中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是可防可治的。卒中引起的肢体偏瘫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受损,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的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就像肢体的偏瘫一样,是可以恢复的。

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在卒中后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对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过去认为可卒中发生后3个月再判定,而现在发现,应该在卒中发生后的早期就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判定。通过早期诊断、针对性的干预,卒中发生3-6个月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而等卒中发生3个月后再判断并治疗,已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预防痴呆有据可循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赵延欣教授表示,认知功能筛查非常重要。在未来几年内,65岁以上人群的认知功能筛查率有望达到80%。如果通过筛查发现了认知功能障碍,建议患者尽快到有认知专病门诊的医院进一步确诊。通过医生的帮助,找出认知功能障碍是否有可以干预的因素。比如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性痴呆,糖尿病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加速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即使病情已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还可以用各种药物进行干预。对于已经有比较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筛查来获取这部分患者的的详细资料,今后有望为他们提供集中或偏集中的管理模式,整个社会的反应程度和反应力速度也能够有所加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和痴呆亚专科带头人郁金泰说:“预防痴呆,有据可循。以前,大众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无法预防的,但如今,我们联合该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发表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可降低老年性痴呆40%-50%的发病率,让痴呆预防有据可循。”

专家支招

■建议中老年人群多用脑、多从事刺激性脑力活动,如阅读、下棋、打牌、上老年大学等。研究显示,认知刺激活动能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降低50%。

■控制相关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的改变。此外,患者应对进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还要避免情绪激动。

■避免精神紧张。精神紧张会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约56%。建议大家平时应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精神或躯体高度紧张或出现明显焦虑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我调适、放松训练、冥想训练、认知行为治疗、音乐疗法、物理或药物治疗。(记者陈里予通讯员孙国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