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一位小学班主任为全班同学设置的班干部岗位日前火爆网络,据一位家长介绍,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在班级群发了“班干部竞选岗位表”,为全班51个孩子设置了50多个岗位。除班长、中队长等“传统岗位”,还有一些特别的班干。许多网友看后直呼“可爱”,认为这体现出对每一名同学的善意,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在从小培养“官瘾”。

小小一个“全员班干制”,为何引来关注者众?这首先就打破了传统上对“班干部”的一些认知,比如,前述“官瘾”说。认知上的误区,照见现实中一些惯常做法。比如,有老师习惯指派班里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日常班级事务管理也常常依赖于这少数几个。一方面,这很容易让班干部在认识上产生错位;另一方面,也有失公平,挫伤了一部分孩子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也因此,推动全员班干制,体现了这名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是对班干部的“去中心化”。诸如图书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教室卫生监督员、桌面物品监督员、花草管理员、饮水机长等,与其说,这是在选“班干部”,不如说,这是对各项班级事务的悉心梳理和细化。班干不是“官”,更好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首先就要推动向服务与自治回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公共事务管理中,正是要发挥好各自性格特长,培养荣誉感,激励自发自觉,不断拓展参与意识、劳动品质、奉献精神、协调能力,从而真正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也要看到,类似“全员班干制”的做法,其实近年来各地皆有之。然而,每一次出现仍然会成为新闻,这本身就说明好做法没能推而广之。事实上,看看文后,有不少家长就纷纷留言,晒各自家里的“小班干”——红领巾管理员、自行车管理员、门长、灯长等,不一而足,从中不难看出很多家长对此高度认同。也正如长沙一位推行“全员班干制”的初中班主任所说,“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成绩不是唯一评判标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身处一个变革时代,一代人必定有着一代人的智慧与视野。着眼“人”的培养,以各种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公共服务意识、参与精神,“全员班干制”不失为一方试验田,播下的必定是善的种子。

当然了,点赞“全员班干制”的同时,也要谨防形式主义。比如,因人设岗、因人设事,甚至为班干而班干、为职位而职位等。不妨深化全过程民主决策和参与,比如,集思广益,预先就岗位设置和优化征集孩子们意见;推动“轮岗制”,鼓励孩子们不断挑战自我,激发潜能等。总而言之,精心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皆有为、人皆可为”的成长环境,呼唤更多发自内心的点子与善意。(评论员 涂建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