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钻孔、研磨、清洗、电测……在生产车间,“航空班”“卫星班”“空间班”“宇航班”等多个班组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在精密测量室,操作员娴熟操作仪器全方位检测结构件;在生产技术部,研发人员对零件图纸仔细研究、热烈探讨……市见真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让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企业旺盛的发展势头。

“见真机械”是一家提供光电仪器制造、安装、校验,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研磨、装配、检测等产品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年初以来,企业多个项目同步推进,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公司总经理韦平平告诉记者,今年,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企业投入1800万元新引进了机床和检测设备,还新招收了30多名员工,新厂房也在积极筹建中。“目前,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我们还计划加快省外产品及服务布局。”谈及企业发展韦平平意气风发。

“见真机械”喜人的经营形势,只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当下的长春,繁忙的生产建设场景随处可见。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一个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优秀企业,强壮了长春工业经济“筋骨”,挺起了高质量发展“脊梁”。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处在全面振兴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关键时期的长春,正通过大干、苦干、实干,打一场振兴突破攻坚战!工业经济加速回升,重点产业全面向好,增长动能持续增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长春工业,正以持续优化升级之“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呈现向稳向实向新的发展新态势。

企业干劲十足 发展活力涌动

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缤纷的5月,“干劲十足”成了长春工业的关键词。工厂车间机械臂上下挥舞、工业互联网“云端”数据实时传送、工地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长春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处处涌动。

支柱产业企稳回升。作为长春工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汽车工业正带动全产业链发挥出巨大发展能量。中国一汽生产势头总体良好,对工业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带动一汽富维、安道拓、大陆汽车电子等零部件企业产值呈现两位数增长;省市更是全力推动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做新、做大、做优、做强;食品产业方面,皓月集团、九三集团长春大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金名片”——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一流检修运维基地加速投产达效,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完成首次悬浮运行,目前,公司正全力打造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最近比较忙!”此为长春联塑实业有限公司今年年初以来的常态。以科技为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今年将新建8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用以提高生产自动化,并针对汽车、飞机等新领域开发新产品。

长春众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装配生产车间同样是一派繁忙。“去年公司发展势头较好,产值达1.5亿元,今年目标为突破1.8亿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正加大新能源车型制造设备和机器人智能应用领域的研发力度,努力将自身建成中国非标设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为我国智能非标装备制造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和重点企业的稳健运行,为长春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逐“绿”前行 增强转型动力

“多亏市‘万人驻(助)万企’领导小组办公室帮助,我们已与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连续对接两轮,如能达成合作,营收将再上新台阶,更有利于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转型。”长春中拓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贾旭光表示:“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到位,剩下的要用公司的技术实力‘说话’!”

从一家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奋进。长春中拓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折射出长春向“新”逐“绿”而行,从传统的机械加工到自动化生产线,再到“绿电”“零碳”智能工厂……一场推动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作为奥迪在华首个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迅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构建东北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项目建设顺利进入竣工决胜阶段。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满足100万辆电动汽车配置需求,年产值超200亿元。

此外,富赛电子产业园、玲珑轮胎、中法智能产业园等一批关键汽车零部件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助推传统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升级。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开工、投产,为长春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也折射出长春与日俱增的产业吸引力。如今,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北国春城,万亿级产业集群聚优成势,发展动能叠加效应开始显现。

向“新”成长 工业经济“最强引擎”

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撑,亦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新亮点。

浩瀚星空,群星在轨。让世界近在眼前的“吉林一号”卫星,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成为助推长春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吉林一号”背后,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相关企业迅速崛起,它们上下游衔接、资源互补,构成航天信息产业集群。

在庞大的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呈现出一股新兴之势。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实施了双倍增工程促“双翼齐飞”。围绕生物医药和光电信息两大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翼”,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依托经开区、北湖科技开发区打造光电产业发展带,全力打造“长春药谷”“长春光谷”双带双基地,三年内将力争实现投资和产值“双倍增”。同时,推动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和能源产业提升规模、强化创新、延长链条,实现高速、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

如今,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长春工业振兴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引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