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榆树市大川合作社,记者见识到了农业与气象之间的微妙互动,以及保护性耕作在这场生态之舞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频繁的降雨可能导致土壤流失和作物倒伏;旱情的发生,则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农民们必须时刻调整种植策略,寻找更加科学的农业实践经验。
大川合作社选择了保护性耕作这项绿色环保的技术,与气象的变化相互呼应。通过秸秆全量还田、种植间距调整和科学施肥等措施,巧妙地利用土壤的吸水和保水能力,让农田成为了一片“海绵”。
行走在田间,触摸着湿润的土壤,感受着土壤颗粒间隙的细腻与通透,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土壤的质地变得更加松软,透气性更强,抵御了雨水的冲刷,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合作社的玉米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顶住了多变天气的考验,稳如磐石。
而在宽窄行交错种植的玉米地,一幅独特的图案跃然纸上。“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交错种植”不仅让作物之间的风力减弱,有效防止了倒伏,还为农田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气息。
面对气象的变幻莫测,保护性耕作让农民在农业与气象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将科技创新与传统智慧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土地与自然的敬畏。在他们的坚持下,气象成为农业的友好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