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则“杭州两学校班级多人发热,下周停课”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记者从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涉及到杭州三所学校,分别是西湖区某小学(共出现10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拱墅区某中学(共出现5例,均为新冠首次感染)。另外 ,上城区某小学12名学生有发热症状,为流感聚集性传播。
(相关资料图)
上述三所学校均已根据相应预案对涉及班级教学课程暂行调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个别学校班级出现数名学生感染新冠病毒(均为首次感染),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新一波流行的开始。另外,目前甲流、诺如病毒感染也已经进入多发期,即便孩子出现发烧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新冠病毒引起,建议家长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进行抗原检测。
杭州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各项工作以来,各职能部门均已做好了相应的预案措施。教育部门为例,开学前,各校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储备已全部达标。校园内出现感染者后,中小学、幼儿园将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根据区教育局会同卫健、疾控等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加以落实,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呼吁广大市民,个人及家庭防护仍要重视。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多通风,保持良好个人习惯,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2月19日,据潮新闻·浙江日报消息,杭州两所中小学出现新冠阳性学生,校方回应称防疫工作有序展开,家长不必恐慌。
19日晚上,杭州多个家长群中流传着一张西湖区某公办小学二(3)班的家长通知书。
该通知称,为了预防疫情在班级内的流行和传播,也为了更好保障每一位孩子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文件决定,2月20日—23日(周一至周四)停课四天,无身体不适症状并且抗原或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学生于2月24日回校上课。
而另一条消息也在各个家长群不断扩散:拱墅区一所公办初中已有多个班级出现多人新冠感染,而且感染的大多是此前没阳过的学生。
两条消息在家长之间不断发酵,让部分家长有些焦虑。“我们家两个孩子都还没阳过。这些消息是真的吗?是不是新一波新冠感染高峰要来了?”一位孩子分别就读于西湖区小学和拱墅区初中的家长给记者一口气发来几条消息。
潮新闻·浙江日报记者随即向两所中小学的相关负责人或就读学生家长求证,这两条消息都属实。
该所西湖区公办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经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做好后续安排,各项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请家长们不要恐慌。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后,这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2月20日8时许,@西湖教育官微 发布通报称杭州西湖区一小学同班10人新冠抗原阳性,班级停课4天。
孩子就读于该所拱墅区公办初中初二的家长也向记者表示,据她所知,该校已有好几个班出现阳性确诊学生。自己孩子班里就有数个阳性确诊学生。以她的孩子所在班级为例,凡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学生需要测抗原,其他没有症状的学生仍按正常节奏上学。确诊阳性的学生居家学习,其他学生可以继续上课。
“我们发现班里几个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并确诊阳性的同学都是此前没有阳过的。”这位家长说,从班级群的反应来看,可能已经经历过疫情感染高峰,家长们都挺淡定的。
虽然消息是真的,但家长们确实不必太恐慌。部分家长觉得,身边已经好一阵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不是已经“消失”了吗?怎么又突然出现在杭州的中小学。
实际上,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新冠感染者虽然已大幅降低,但是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每天新增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
因此,杭州个别学校出现多个班级或者多个学生感染新冠病毒,也是正常现象,并不代表新一波流行的开始。而且眼下甲流、诺如病毒感染也进入多发期。即便孩子出现发烧等症状,也不一定是新冠病毒,建议家长第一时间测一下抗原。
近期多位网友称自己开始发烧,有网友担心“是不是又复阳了”等问题。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中新网表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此前,多地疾控中心提醒,近期鹦鹉热、诺如病毒、HRSV病毒、登革热、季节性流感等同样需注意防护。
鹦鹉热
浙江金华武义疾控中心发布消息:2023年2月以来,浙江金华武义县连续报告了鹦鹉热病例,经治疗均已痊愈。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人兽共患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6-17天,最短3天,最长45天。
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鸟类比如鹦鹉、禽类比如鸡鸭鸽子等。
主要传播途径:吸入感染的禽鸟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或者接触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后发病快,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肌痛、肺泡及间质混合型肺炎表现。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
预防重点:
接触禽鸟后及时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
诺如病毒
近日,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
潜伏期: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
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预防重点: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HRSV病毒
近日,HRSV病毒引起全球关注,相关儿童病例在欧美国家激增。
什么是HRSV病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为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
潜伏期:通常为2-8天。
主要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儿童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等。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预防重点:
勤洗手,避免不洁净的手触摸眼、口、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佩戴口罩,减少出入人员密集场所。
登革热
记者2月10日从浙江省绍兴市疾控中心获悉,该市近日报告1例登革热输入病例,为今年春节期间到泰国旅行人员。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潜伏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典型症状: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
预防重点:
出境前,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动态,尽量避免前往病情较为严重地区,如果不能避免,应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
(综合杭州日报、浙江日报、@西湖教育官微、中新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