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常德3月2日电 题:“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作者刘曼 关紫文


【资料图】

“今天大家想听麻老师讲什么故事呢?”新学期伊始,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的音乐课堂上,“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弹着钢琴,带领孩子们唱完《铃儿响叮当》后,起身走到他们中间,微笑着问道。随后,麻小娟结合课堂内容,将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不畏磨难,坚持梦想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麻小娟坚持给学生讲故事的第八年。一千多个日夜,一千多个故事,从利用睡前半小时打着手电筒为住校孩子们讲,到将故事引入课堂讲,她用蕴涵着深刻内涵的故事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1993年出生的麻小娟,2015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常德,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因为离家太远,很多孩子选择住校。开学第一个月,孩子们总会有些不适应,尤其是每晚去寝室检查,隔着厚实的墙壁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哭声。”担任班主任的麻小娟还发现,班上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麻小娟想到,小时候外婆经常给自己讲故事,成为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或许讲故事能够安抚孩子们内心的不安呢?”

这一晚,带着手电筒查寝的麻小娟坐在孩子们床边,用柔和的声音分享了自己童年听外婆讲过的故事。第二天,孩子们课后全都簇拥过来,围着她叽叽喳喳地问:“老师,今晚还来不来讲故事?”

自那以后,麻小娟每周轮流到男生和女生寝室讲故事,每次半小时,风雨无阻。这些故事有些来源于书本,有些来源于她和孩子们的生活点滴。

注意到有些学生把红领巾系错了,麻小娟给大家讲《红领巾的颜色》,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佩戴红领巾;为了激励大家踊跃参选班干部,她分享《想要最好的》故事,让大家明白努力争取才有可能发现自己是闪闪发光的“公主”。

渐渐地,麻小娟发现,班上的孩子越来越自信、阳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学习氛围也日益浓厚。

后来小学生不再住校,麻小娟便把讲故事的传统带到了课堂上。“每天听故事成了他们成长中的一份期待。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够陪伴他们快乐成长,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

今年,麻小娟有了新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这位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的年轻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许多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陆续回乡,有的包山种油茶,有的在邻近乡镇打工,有的还搞起了直播卖货。”麻小娟说,更多的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有利于身心健康。她计划去相关部门和企业调研,一起探讨就近就地用工等问题,让更多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回家”。

谈及乡村教育,麻小娟有自己的思考。这些年,乡村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教学环境越来越好,硬件设施越来越强,课程设置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青年人加入到乡村教师队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升等,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紧迫性。”麻小娟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城区挤、农村空”的现象依然存在,乡镇教学点设置较多而学生少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麻小娟建议,科学合理撤并部分教学点,加快中心乡镇学校建设力度,原撤并乡镇教育资源有序向中心乡镇集中,实行规模化办学,有效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