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1~9月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了能源生产数据。

对发布的电力相关数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进行了分析解读,并对今年的电力供需形势进行了预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增”字为前三季度数据主基调

“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4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一、二、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8%、6.0%,三季度在稳经济政策措施逐步落地以及持续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等因素拉动下,用电量增速比二季度明显回升。”蒋德斌归纳了我国前三季度三大产业用电量情况。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农业、渔业、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1%、12.9%、13.5%。蒋德斌分析认为,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近年来乡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4.2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0%、-0.2%、2.2%,第三季度第二产业运行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拉动用电量增速回升。前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销量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74.1%。

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1.1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2%、0.0%、7.7%。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蒋德斌分析认为,第三季度用电量增速有较大幅度的回升,除了服务业经济有所复苏外,当季持续高温天气因素也是拉动用电量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绿色”为电力供应主要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4.8亿千瓦,同比增长8.1%,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接近一半。蒋德斌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电力投资同比增长17.4%,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6.6%。前三季度,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4%;电源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5.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为86.6%。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463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9402万千瓦。截至9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1亿千瓦,同比增长15.4%,占总装机比重为48.7%,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4.1亿千瓦;核电5553万千瓦;并网风电3.5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2亿千瓦、海上风电272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6亿千瓦。火电13.1亿千瓦,其中煤电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4.8%,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太阳能发电量增速超过30%,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六成。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电厂水电、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5%和0.5%。8月来水偏少,当月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1.0%,当月火电发电量增速上升至14.8%。前三季度,全口径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6%和32.1%。前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0.6%,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9.2%,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

“紧平衡”迎峰度冬需合力应对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综合考虑中长期交易合同边界、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受阻及合理备用等因素,蒋德斌和中电联其他专家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分区域看,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华北、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东、华中、西北、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偏紧。

针对这种供需形势,蒋德斌和中电联其他专家建议,继续加大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力度,统筹协调煤炭产能核准、核增审批办理过程中的困难,协助企业依法合规尽快增产增供。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建立保供“白名单”,鼓励保供煤矿应急增加产能。对煤炭资源大省开展中长期合同签订情况的督查,提高长协兑现,确保电煤稳定供应。加强煤质监督管理工作,加大煤质抽查力度,严控劣质煤进入电煤市场。

蒋德斌和中电联其他专家强调,要对煤电价格成本的有效疏导给予政策支撑。协调督促各地区严格落实发改价格〔2021〕1439号文件,确保煤电价格切实上浮到位,疏导煤电企业成本。对电价上浮后仍与煤价水平错位的地区,考虑重新核定基准价,尽快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形势,提升保供能力。

他们还建议,要充分发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强化电网统一调度,严肃调度纪律,科学调度电网运行方式,加强主网稳定管理和运行控制,全力保障用电高峰期间电力供需平衡。做好需求侧管理,引导社会提高节能节电意识。完善有序用电管理机制和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可调节负荷规模足额覆盖电力供需缺口。尽快出台需求侧响应市场化机制,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系统调峰、调频等需求响应。大力宣传节能知识,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和生态意识,科学引导社会舆论。

原标题:中电联分析解读能源电力数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