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促进绿色消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市场上绿色消费行为不断涌现,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民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所属的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成立20年来,致力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使中国环境标志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认证标识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是如何发展的?在推动绿色低碳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绿色认证体系的逐步完善将如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董旭辉。

30年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以产品为纽带,一头引领着绿色消费,一头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报:什么是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已经开展了30年,如今发展情况如何?

董旭辉:可以说,中国环境标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也随处可见。作为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一种“证明性商标”,中国环境标志表明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能源等环境优势。

中国环境标志俗称“十环”,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整个标志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当时的环境保护部门开始关注通过实施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并希望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工具,来引导生产商的环境行为,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当时,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绿色产品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他们自觉开始积极开发、生产有益于环境的“环保产品”。也有更多的企业在探索中国环境标志发放事宜,并积极呼吁国家能够统一发放中国环境标志标识。

在这种背景下,原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3年3月发布了“关于在我国开展环境标志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标志着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正式开始。

30年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以产品为纽带,一头引领着绿色消费,一头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标准先行、认证实施、政府采信、宣传推广、公众选择等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时至今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覆盖的产品涉及汽车、建材、纺织、电子、日化、家具、包装等多个行业。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已经累计发布标准130余项,累计认证企业6000余家,产品型号达到了150余万种,形成了每年4万多亿元产值的绿色市场。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是目前市场公认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志,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之一。

中国环境报:在您看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减污降碳、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引导广大民众绿色消费等方面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董旭辉: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社会、公众、企业不断改进环境行为、促进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这一计划正式启动至今,已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是在生态环境领域贯彻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消费工作的重要抓手。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是目前市场公认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志,也是国内最为成功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之一。

首先,中国环境标志认证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为市场提供了大量节能、环保、低碳和高质量的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的需要,又对那些污染重、能耗高的产品形成了压力,助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中国环境标志认证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企业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绿色印刷工作为例,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原环境保护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推动中国环境标志绿色印刷工作。几年来,绿色印刷从无到有,从印制环节扩展到编印发环节,特别是VOCs治理从末端处理扩展到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绿色印刷逐步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

第三,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所使用的标准将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认证标准,加强对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性能的要求,有力促进了多种污染物的减排,并有效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第四,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对提升企业环保合规性意识和降低违规情况发生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环保违规情况发生率大幅下降,推动了供应链上下游相关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将环境管理要求引入到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环境治理的领域和途径,使公众真正参与治理和监督的过程。同时,积极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从产品领域扩大到生产和服务领域。

中国环境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中国环境标志如何发展,能够在激发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行为,进而在带动绿色消费规模和绿色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董旭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但我国资源供给持续短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住当前国家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高度重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等产品和服务端的资源环境政策手段,开拓创新消费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积极发挥中国环境标志在促进“双碳”目标达成、有效节能减排、增强绿色产品社会供给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建立协同增效体系建设。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以中国环境标志标准强化市场准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从标准上下工夫,对标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减排等方面健全和完善指标设计,制定更加严格和科学的环境标准。鼓励企业生产符合中国环境标志标准要求的产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让生产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退出市场。

其次,发挥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优势,创新环境治理新途径。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将环境管理要求引入到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环境治理的领域和途径,使公众真正参与治理和监督的过程。同时,积极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从产品领域扩大到生产和服务领域。

第三,深化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实施,促进技术创新和协同增效。不断扩大环境标志认证产品和服务的规模,提高认证服务水平,增强其市场的引导力。不断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链接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发挥中国环境标志搭建起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绿色桥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协同”提供重要平台。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将继续着力于我国环境保护阶段性特征和重点工作,持续发挥中国环境标志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等工作下一步应该聚焦什么方向?将持续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董旭辉:目前,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已经组建了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支撑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碳排放核算、核查、执法等研究,全力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我们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了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为地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面向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主战场,聚焦生态环境部行政管理技术支撑、地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技术咨询、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研究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的科学评估与转化落地等工作。

我们将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研究,维护中国环境标志工作的规范性,加大环境标志标准开发力度,扩大环境标志产品数量,提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市场认可度。

此外,我们将鼓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以认证评价为抓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落地落实,以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支撑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相关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未来的工作中,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将继续着力于我国环境保护阶段性特征和重点工作,持续发挥中国环境标志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将携手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绿色消费革命等工作提供更多创新动力和更强的技术支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