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组织的2020年度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谈判于昨天(12月16日)结束,此次谈判涉及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儿科等药品品种。医保目录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现在是16日晚上7时,随着最后一个治疗黑色素瘤的药品谈判完成,为期三天的2020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完成了最为紧张的谈判环节。这次谈判的药品既有百姓关注的治疗恶性疾病的肿瘤用药,也有常见病用药,很多创新药都纳入了此次谈判。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肿瘤治疗药物PD1,今年就有多家企业参加了谈判。在三天的蹲守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谈判过程虽然非常激烈,但是无论是代表医保局的谈判专家,还是企业代表,谈判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患者”。谈判双方都想用合理价格让更多的患者负担地起好药、用得上新药。

1

今年是国家医保局连续第三年开展目录调整工作。为了让患者用上新药好药,通过“以量换价”谈判准入的方式推动药费下降已经成为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常态化操作。

1

药企谈判代表 邓阅昕:其实我们每次来谈判肩上扛着两件事,一个是我们企业的未来,一个是扛着我们患者的生命和生命质量。我觉得(谈判)常态化其实是好事儿,因为意味着创新药物可以更及时地纳到国家医保目录里面去了,但对于医保基金来说,它要承担这么多,创新药物的持久的使用也是有挑战,所以我们能理解这个价格的挑战会越来越高。

1

药企谈判代表 黄彬:我觉得大家(谈判双方)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患者的需求。我们对患者的需求的认知是共同的,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够互相接近到共同的、能够双方都能接受的这样一个平衡点,才能实现我们这个医保谈判的这么一个结果,这个逻辑是没有变化的。

推荐内容